Wednesday, December 27, 2006

中英劇團 X 《孤星淚》



本來不打算看中英劇團的《孤星淚》,但最終還是在聖誕夜抱著儘管看看會是怎樣的心態入場觀看了。。了。結果是失望的,雖然劇中那個盒形佈景裝置的確夠心思夠靈活,但畢竟重點還是應該放在故事本身。雨果的《悲慘世界》是耳熟能詳的,就算你未看過原著,也可能看過《孤星淚》的 musical,對故事總會有點認識。只是中英劇團這次的改編,在故事中加入了不少歡樂今宵趣劇式的插科打諢及大量不好笑的硬 gag。都什麼年代了,還在玩男人扮女人扮修女搞搞不好笑兼不斷重複的食字遊戲,實在令人汗顏。場刊說加入笑料是要在悲情中帶出 comic relief,天!我不反對 comic relief,但如果 comic relief 是這樣的話,我寧願踏入「悲慘世界」。和 R 談起《孤星淚》的音樂劇,我還記得,當年在香港上演時我在唸中七,坐的位置是文化中心 upper circle 最後一行最邊緣的位置,非常經典。

Sunday, December 17, 2006

世紀婚禮


晚上路經銅鑼灣地帶對出的大電視,但見上百途人圍觀電視屏幕,入迷地觀看徐子淇和李家誠的世紀豪華婚禮。記者連隨直擊遠赴澳洲,訪問笑得樂開懷的新娘,訪問內容是什麼我聽不清楚,但徐子淇總是問什麼也以大笑回應,途人們也樂得觀看,分享她的歡樂。嫁入豪門,真的是那麼大件事嗎?是我們的社會太安樂,還是每個人都想成為富豪媳婦?有怎樣的觀眾,就有怎樣的節目。直擊豪門婚宴,潛台詞就是歌頌有錢的重要,鼓勵大家繼續發夢努力淘金。要發達向上當然不能說是壞事,但當社會只一面倒歌頌錢錢錢時,我們又是否應該反省反省﹖

忽然想起,女人原來真的是最近媒體的主角。海峽對岸的台北,還有那個論戲劇效果及矚目程度不遜徐子淇的扁嫂。女人,真的不能小覤!

Daniel Craig



認識Daniel Craig 這個英國演員,其實是早兩年的《凶氣球》,電影中他是大學教授,被精神錯亂的男子暗戀苦戀,弄得和女友分手收場。那時我已覺得他外形不俗,悄悄記著他的名字。來到這次當007,當然令我期待萬分。片中的他不像之前的 James Bond ,也不是打不死,極具血肉。Eva Green 演邦女郎也很能表現角色的complexities,令角色更有立體,不是著件泳衣行兩步露兩手那種無聊邦女郎。最吸引我的,其實是Daniel Craig 那副闊佬懶理氣定神閒。朋友 K 說他的舉止像劉德華,我連忙駁斥他的講法,因為 Daniel Craig 實在比劉華型得多,型在不自覺不刻意,碧藍眼神似乎也能穿透人心。那種亦正亦邪的神情,那種不是典型硬漢式的陽剛氣息,實在性感。

Thursday, December 14, 2006

天星碼頭


電視新聞傳來維護天星碼頭示威人士的片段,示威人士要求政府出面解釋為何要拆碼頭,但警方卻說要驅逐請願人士,更說他們的行為破壞社會安寧云云,甚至好像說是自世貿請願後最嚴重的騷動之類,言辭誇張,說到底,就是要維護發展商的利益,把那些希望保護文化和歷史的訴求壓碎踐踏。香港日日都在拆,究竟要拆到何時?新不如舊,從來都是當下香港的最佳寫照。政府不愛歷史,以金錢利益犧牲市民的集體回憶,粗暴橫蠻。在政府眼中完美無瑕的所謂新天星碼頭,醜得令作為香港人的我慚愧和心傷。仿歐洲式的假鐘樓和碼頭,建築仿如黃金海岸和碧桂園的crossover,徹底 out of place,能做出這種怪物建築,你也實在不得不讚政府官員的超凡品味。

忽然想起,香港1966年的暴動,不也是由天星小論加價開始嗎?40年後的今天,我們示威,也是因為天星。天星的歷史,其實也是香港的歷史。

Wednesday, December 13, 2006

夜半歌聲

從公司乘的士回家,窗外夜色映襯著的,是幾款截然不同卻又出其不意的歌聲。先來葉蒨文的晚風、再來葉玉卿的來尋夢,鄧麗君的經典、最後又殺出一首中島美雪的流浪花原裝版,令我不得不佩服的士司機那多元化的口味。不禁想起,我的 ipod 其實也很多元化,由日本演歌、90s 本地金曲到 SG wanna be ,那天就這樣按 play,播出的是周影的情路茫茫、然後是jamelia 的 superstar ,之後是韓國歌手朴孝信,一樣混雜兼風馬牛不相及。突然想起,當年還是中四學生,原來很喜歡黎明和周影。那一年,是1991。

Tuesday, December 05, 2006

我愛巴黎


看《我愛巴黎》 (Paris, I Love You),就像和一班久未見面的朋友聚會一樣,熟悉的不熟悉的,在銀幕上一網打盡。無他,18部短片,數十位當今炙手可熱的演員,法蘭西英國美國,一邊看一邊在心裡大驚小叫,還在細味Juliette Binoche 的演出,銀幕又殺出 Fanny Ardent 、Ludivine Sagnier 、Natalie Portman 和Gena Rowlands,一眾女星的艷光和魅幻已經令我目眩。

顛覆花都定型

《我愛巴黎》吸引人的,除了是一眾重量級演員外,還有那別具創意的想法。這個大型電影拍攝計劃,由導演湯泰華(Tom Tykwer)於2002年8月率先啟動,再到2005年1月,導演高安兄弟(Joel and Ethan Coen)亦承諾參與。由於這三位知名國際導演的號召,世界各地導演紛紛加入。湯泰華的Faubourg Saint-Denis 找來娜塔利寶曼 (Natalie Portman ) 飾演一心到巴黎發展的女演員,其後與一位失明青年相戀。短片承接了湯泰華最拿手的MV式剪接手法,簡潔利落,但卻稍欠情感。

Monday, December 04, 2006

《7月24日街的聖誕》


在雜誌上看到中谷美紀和大澤隆夫主演的新片《7月24日街的聖誕》,影片好玩之處,是上次在電車男中飾演愛瑪仕的中谷美紀,在這部電影中飾演電車女,戴著老土眼鏡,蓬頭垢面,一副毫無自信慌失失的模樣,為了型男大澤隆夫而緊張兮兮,喜劇感滿載。影片最令我期待的,不單是這段錯摸戀情,還有故事中有關葡萄牙的情節。話說電車女原來一直十分喜歡葡萄牙,甚至在房子貼滿葡萄牙的風景海報,幻想家中的房間就是里斯本,而最後她更與男主角一起到里斯本旅行,極盡浪漫之能事。一般人總是對法蘭西趨之若騖,難得有像電車女般對葡國文化深感興趣,實在令我這個同樣喜歡葡萄牙多於法蘭西的人大為振奮。影片在港何時上映仍未確定,但看完故事簡介,我的心已飄到時差比香港慢8小時的里斯本。

Sunday, December 03, 2006

Madredeus


12月1日晚到澳門看期待已久的 Madredeus 音樂會,心情實在是說不出的興奮和激動。10月中在澳門文化中心看到Madredeus 音樂會海報的意外神情加驚尖叫仍然歷歷在目。只此一場的演出座無虛席,似乎把整個澳門的葡萄牙人都帶來了。R 因工作未能前來,非常遺憾。和態度誠懇的文化中心職員打過交道,他們便隨即把本來會浪費掉的贈票轉贈一位葡萄牙叔叔,也因而造就了全行二十多個位子中只有我一個是中國人的奇景。

演唱會即將開始的瞬間,才發現後面原來坐著某媒介老前輩和他的三位女性同伴。前輩低調沉默,培養心情靜候音樂會開始,然而他的三位友人卻略嫌太過興奮,由買樓講到有機食品,十個字中有八個都是英文的口沫橫飛,眉飛色舞不能自已,成為未開場之前最矚目的一群,反襯葡萄牙觀眾們的優雅溫文。中場休息,他們的朋友前來閒談,以專家口吻說 Madredeus 是地方名云云,還說主音Teresa 的聲音像王菲,氣得我想即時搭嘴直斥其非。Madredeus 是聖母之意,不懂葡文不是罪,但以權威口吻傳播錯誤訊息,實在令人咋舌。說人家唱歌像王菲,就更是大香港精神的盡情體現。香港人去到哪裡,總愛將所有東西拿來跟香港比,然後很有滿足感的說,這個 XX 香港也有,那個 YY 香港做得更好,仿彿香港是全宇宙的中心,香港一定威,香港標準才是最值得仿傚。說 Teresa 像王菲,就像給她施捨,認為人家因為像王菲所以才算好。這種大香港主義,實在令人窒息,也更令香港人步向美國人的後塵,繼續自滿無限膨脹。我最慶幸的,是 Madredeus 聽不懂廣東話,讓我不用被波及,成為香港之恥。

Wednesday, November 29, 2006

SG Wannabe 죄와벌


向來都有買韓國唱片的習慣,去年 SG Wannabe 的一張《죄와벌/살다가》,足以令我聽得登時有想哭的衝動。三位成員的外貌和一般偶像團體成員無異,但歌唱技巧卻是超級實力派,聲線有著一種不屬於他們這個年紀的傷痛和沉鬱。自從1995年張宇的一言難盡後,我已很久沒有試過聽完歌後有想哭的感覺,是那種把你整個人完全懾住的魔力和感動。上星期韓國朋友 병준 來港,ipod nano 裡播的是 SG Wannabe 的《죄와벌》(《罪與罰》),令我再次燃點久違了的感動。SG Wannabe 的歌曲非常傷悲,每次聽時仿彿都能感受他們的心痛。

韓國朋友回到首爾的那晚,我不斷的在家中重播又重播 《죄와벌》。星期二晚,和數年沒見的朋友吃晚飯。去年曾和一個韓國男子有過短暫七日情的他,因為韓男而認識了 SG Wannabe。於是,我們晚飯的一半時間就花了在SG Wannabe 的曲風和新碟,暢談哪首歌最感動。雖然朋友一句韓文也不懂,但他卻完全能感受到歌手聲音中的悲淒。飯後四個人坐車由數碼港回歸市區,友人把 ipod nano 拿出來,把它接駁車上的音響系統,讓 SG Wannabe 的歌聲在寂靜的公路上飛馳,實在讓我感動得無話可說。

於是,我決定,明天也要去買 ipod nano,因為我發現腦海裡原來一直響起 《죄와벌》,能和喜歡的歌曲零距離全天候接觸,原來也是一種幸福。

情懷


我不是郭富城的fan,但我仍得恭喜他在金馬獎中再下一城,奪得影帝殊榮。看到金馬提名名單時,我已心想,如果去年城城憑《三岔口》成為影帝,今年的《父子》就更沒拿不到獎的可能。近年頻頻進軍影圈的他,在父子中去得更盡更放,飾演好賭成性,不負責任的父親。在片中當性格粗暴的廚師的他,因被楊采妮飾演的妻子拋棄,不得不肩負照顧兒子的責任。故事是簡單的,但卻流露著一種久違了的情懷,就正如宣傳標語所說,無怨不成夫妻、無仇不成父子。描述父子感情的電影向來多如恒河沙數,近兩年在香港上演過而又令我印象難忘的,便已有《爸不得愛你》(The Return)和俄國名導蘇古諾夫的《父與子》(Father and Son)。純以父子矛盾為主線的港產片,最經典的相信仍是方育平的《父子情》。與方育平同期,同是香港新浪潮關鍵人物的譚家明,在2006年執導這部《父子》,當然備受矚目。

《父子》開拍之初已成話題,除了是因為城城的破格演出外,當然還因這部電影是譚家明繼《殺手蝴蝶夢》、闊別導演生涯17年後的首部作品。影片全長160分鐘,上映版本約長120分鐘,刪掉不少林熙蕾的戲份。譚家明的故事意念,來自10年前他在大學教授編劇班時一個學生的作品,其後他在腦海裡不斷潤飾和完善,繼而將之拍成電影。全片在馬來西亞鄉郊拍攝,也令影片增添了一份朦朧的美感,讓觀眾感受失落了的情懷。家庭倫理題材從來不分地域,同樣感人同樣深入。和西方的同類型電影相比,《父子》,沒有那種強烈的宿命色彩,一切都是那麼的淡然。在這股淡然中,最能觸動人,還是那充滿失落感的遺憾和悸動。

Tuesday, November 28, 2006

PSP

晚上十一時許在BC 那邊乘巴士回家,坐在一個專心玩 PSP 的型男身旁。我從小到大都不愛打機,可能因為我為人太實際,覺得打機只會花掉我的時間,並不會為我帶來任何得益。乘車途中我大多看雜誌或看書,要不然就看看窗外風景。工作已經夠忙,連空閒時間也要用來做打機這種競爭性激烈的活動,實在太辛苦。或者我想得太誇張,但過份沉迷 PSP,對我來說其實是一種反智的行為。要靠打機來建立自信和取得快樂,實在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下車時,赫見前排的大叔原來也在玩 PSP,或者是我太守舊,未能與科技生活與時並進的,其實是我。

星際酒店


星期六是公司年度旅行的大日子,目的地是現在一片繁榮的澳門。同事和我的興趣迴異,永利金沙星際大搏殺。我對賭博的興趣是負數,不過心想參觀一下新酒店也無妨。最令我「期待」的,是早前成為港澳兩地熱門話題,找來梁朝偉代言的超豪華星際酒店。要體驗什麼叫虛有其表,就一定要來親身感受。

酒店的建築由設計 IFC 的名建築師嚴迅奇操刀,玻璃幕牆窄長外形,當代感十足。只是,一踏進酒店,所有當代感即時報銷。在大堂恭候來賓的,是數位可以參加亞姐的內地及俄羅斯佳麗,笑容甜美得令人吃不消。然後,佈滿俗艷水晶燈的大堂中央,有三個類似墨西哥人的歌手在毫無 setting 的環境下拿著結他自彈自唱,再附送模仿差利卓別靈的表演者走遍全場。但最令人啼笑皆非的,還是賭場裡無端設置一個小型舞台,性感女歌手在台上依次唱出星願、床前明月光和上海灘,再襯以十五年前深圳錦繡中華式歌舞,實屬奇觀,也令星際酒店更添話題性,單是看這些不可思議的奇景,已足以令人印象難忘。時尚當代的建築,內裡卻是這種令人汗顏的品味,究竟是誰的錯?無他,在自由行萬歲的今時今日,一切都要討好北大人。祖國同胞有錢有面,但卻總是培養不出與金錢相應的品味,實在不得不令人嘆息。

Tuesday, November 21, 2006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十月台灣倒扁風潮如火如荼之時,台灣友人積極遊行之餘,也不忘定期到書店查探據聞十月出版的村上春樹最新散文集,《終於悲哀的外國語》的中文版何時面世。好不容易等到十一月初,友人一見信義誠品亮出新書才得以釋懷,用了兩日時間即時讀畢。也是村上迷的我,當然也如上癮般在上下班途中慢慢細讀。《終於悲哀的外國語》是村上春樹1994年的著作,收錄了他在美國東岸大學兩年客座教授期間的所見所聞,描寫他作為身處美國的日本人,對美日兩國文化差異的觀察和所感,由 Stephen King 到 Robert Altman 以至 Brooks Brothers 都有涵蓋。更令人會心微笑的,還有安西水丸的插畫。

Monday, November 20, 2006

《大狗民》(Citizen Dog)






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當你在孜孜不倦、努力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為夢想而向著標杆直跑時,最後卻發現所謂的夢想,原來只是一場騙局。追夢有時、期盼有時,但到頭來卻化成莫名虛空。《大狗民》中的女主角晶,因為遇上一個神秘的金髮男子,令她在混沌刻板的生活中找到寄託。是夢想的力量,把她從營營役役的現實中拯救出來,但當信念破產,一切卻盡化無有,剩下的就只有黯然。

《大狗民》是一個關於夢想和信念的故事,也是關於孤獨和迷失的故事。男主角邦從鄉下來到曼谷闖天下,晶終日沉醉在她的夢想國度,以至都市裡的各式怪客,人人都是活在自己的孤島裡,在寂寞中尋找有限的快樂。故事可以很蒼涼或很村上春樹,還幸導演韋西沙贊納庭 (Wisit Sasanatieng) 加入他的獨門秘方,為影片注入了大量天馬行空的奇想。四年前看他庭的首部作品《老虎頭上結情疤》,早就已被他那極camp 的美術和視覺效果逗得心花怒放。今次這部《大狗民》繼續大紅大紫,顏色對比去得更盡更 sharp。最令人驚艷的,還是導演那創意無限的想像空間。外國影評人說電影像《天使愛美麗》,但我卻認為她的奇幻指數和動人程度比《愛美麗》更高。

在《大狗民》的世界裡,什麼都可以發生,會說話的小熊公仔、投胎變成怪蟲的祖母、壯觀宏偉的膠樽山。嫌我揭露得太多?放心,我所說的只是冰山一角,影片的驚喜密集得讓人透不過氣,每隔幾分鐘就要向你轟一轟,讓你在一百分鐘裡盡情地 high。一些本來可以很平淡的情節用荒誕狂想來包裝,令人笑到噴飯之後,卻又悄悄留下餘韻讓你細嘗。看著那座白茫茫的膠樽山,我只是在想,如果我們也能像片中的晶和邦,在無夢的都市裡仍能保有單純的夢想,會是一件多美好的事!只是,當夢想中的世界變得很美,現實卻讓我們跌得粉身碎骨時,或許,《大狗民》可以給我們一點療傷的安慰。

Sunday, November 19, 2006

弘兼憲史《黃昏流星群》


我向來都不是漫畫迷,93年讀中六時同學們人人手執漫畫廢寢忘餐,我也試圖湊湊熱鬧,看看劉雲傑的《百分百感覺》,以為從此可以培養看漫畫的習慣。只是習慣終究未成氣候,那時候已想看的《課長島耕作》,當然最終也未曾在我手上停留。直至2006年的今日,在 R 的強烈人氣推介下,拿起同是弘兼憲史所作的《黃昏流星群》,才驚覺他的想像力和編劇能力是如此引人。

《黃昏流星群》每本約由兩至三個短篇組成,主角都是年屆四十至七十的「黃昏族群」。極具電影感及充滿奇詭情節的故事,描繪的都是中年人面臨的愛情、事業和人生抉擇,令人慨嘆之餘,卻竟又意外地點出了淡淡的哲理。剛剛看完的短篇《星之遺產》,已屆中年的四兄弟因父親病逝而難得聚首,兄弟中的三人事業有成,妻賢子孝,唯獨當廣告設計的四弟生活仍不穩定,離世人所謂的成功實在相差太遠。父親臨死前定下古怪遺囑,讓四兄弟一人抽一份禮物,當中三份是大禮,餘下一份則是不幸禮物。三位順境的兄弟分別抽中股票、位於市郊的大宅及市區住宅單位,四弟得到的,卻是一個任務:到鄉下告訴父親的婚外情情人他的死訊,並將父親生前出書的版稅交給她。四弟以為這位父親的舊情人會很潦倒,但事實卻不如此。女子告訴四兒子,她當年把和他父親的愛情結晶獨力養育成人,怎料這個私生子卻在空難中喪生,遺下的就只有一大筆保險金,女子於是開了一間小小的居酒屋,堅強且快樂地生活。四兒子和女子談得投契,更開始發展感情,與此同時,他在廣告界也漸為人認識,案子也越做越多,令四兒子重新找到生活的動力。反觀三個抽到上簽的哥哥,一個的股票因股災而令他得不償失,另一個的住宅單位則與黑社會為鄰,擔驚受怕,賣也賣不出。抽到郊區大宅的,下場更恐怖,屋子因多年失修而下陷,幸好沒有造成人命損傷。看似得不到任何東西的四兒子,到最後卻反而是得到最多的那位。

好運與不幸,從來柳暗花明,出人意料。

Wednesday, November 15, 2006

裸體

晚間站滿人的巴士上,兩個妙齡女子說著「他追我你覺得他人怎樣我應該怎樣之類」的無聊話,強迫周遭男男女女接收她的幸福少女夢。被迫聽得悶出個鳥來之際,少女A 話題一轉,興高采烈談起到台北泡湯體驗。少女 A 說她上次到北投春天泡湯好開心,更不忘以炫耀口吻說,溫泉本來嚴格規定要全裸泡湯,但她卻無視規定,公然穿上小背心入湯,順利過關無人過問,眉飛色舞得像中了六合彩。少女不敢坦蕩蕩入湯,當然可能是因為她自覺身材不如人,自卑心態作祟,但更大的可能卻是因為她代表了典型香港流行文化對身體的論述。

身體從來都是充滿禁忌的,不能隨便外露。如果身體不是禁忌的,那應該是用來圖利的,也一樣不能隨便外露。小生吳卓羲當年拍太陽油廣告,三十多度曬太陽,卻竟穿著純白小背心,完全令人不明白他究竟想曬哪個部位。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點不能亂露,一點值千金。這就是香港式的身體政治。當我們肆無忌憚地偷窺八卦周刊裡的身體時,卻又不忘規管和壓抑自己的身體,於是,我們便造就了像少女A 般這種對身體過份保守的人種。這也正體現了我一向的想法:香港雖然表面開放兼西化,但其實是兩岸三地中最保守和落後的,極其量只是比新加坡好一點。穿背心去游泳和泡湯,想法本身已極其扭曲,我也相信這種事只會在港人身上發生。身體沒什麼好羞恥的,值得羞恥的,是那個少女用自己的背心污染泉水的自私行徑。

黑膠框


還是繼續說 《Metrosexual》 這部喜劇,令人看得心花怒放的不單是惹笑抵死的劇情,還有那個除了性格軟弱了一點外便無懈可擊的男主角。像他這般有外貌有風度,懂下廚又細心溫柔體貼,隨手拿起任何一件衣服都能穿得入型入格的近乎完美情人,實在超現實得有點離譜。看著銀幕上的他,我很無聊地想,為何他戴黑膠框眼鏡可以如此有型?還是算了,早前唯一一次戴上那副只在家中使用,我認為線條很差的黑膠框眼鏡上班,同事們說我老了幾年。有沒有那麼一副黑膠框眼鏡,能令我戴上後變得好看?

Tuesday, November 14, 2006

《孿鳳和鳴》(Metrosexual)


近年迷上泰國片,總愛其夠天馬行空抵死幽默。《孿鳳和鳴》(Metrosexual) 說的是一個暗櫃同志型男企圖透過結婚來隱瞞性取向的故事,情節可以好斷背山,但發生在2006的曼谷,當然可以變成輕鬆喜劇。眼見老友即將嫁給可疑 gay man,四個老死姊妹看不過眼,誓要從種種蛛絲馬跡中尋找型男的 gay 證,過程本身已笑料百出,大玩種種對 gay man 的既定想像和迷思。最令我驚喜的,是電影找來在The Adventures of the Iron Pussy 中的妖姣光頭男飾演一眾姊妹的苦海明燈,當上 gay man 照妖鏡,為她們辨明型男的 gay 真身。Wyman 為這個光頭 gay man 配音抵死萬分,也為影片加上不少本地同志文化的 reference---買齊葉德嫻唱片的,可在 gaydar 測驗中加3分,買齊林憶蓮唱片的,可加 5分,連古天樂CD 都買的,不得了,要加30分,實在令我的笑聲劃破戲院長空,不能自已。

片中型男希望透過結婚來壓抑,甚至改變性取向,極不可取,害人感情破產已夠不堪,最可憐的,還是連自己也騙了,自行放棄人生中本來應該屬於快樂和自信的部份,令自己陷入一個永恆的謊言,累己累人。人生苦短,為何要把自己落入這種親手造成,但其實一早可以避免的悲劇?我們需要的是堅毅的勇氣,而不是無了期的逃避。斷背山的確感人,但這種悲劇的命運,還是留給大銀幕好了。

我的 2007


翻開被我蹂躪得體無完膚的2006日誌,只見裡面全是被我畫得花花綠綠的筆痕,窄長的簿形早就不敷應用,令我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要與時並進,買部 PDA整理自己的日程。直至看見無印良品這款 2007年日誌,才發現原來還是喜歡筆和紙互相接觸所產生的溫暖感覺和人味。日誌的款式是無印的招牌黑白灰啡、簡簡單單,倒是尺寸選擇比以前更多,再多約會也不愁沒空位記下。PDA,還是留給規律西裝男吧,反正拿著PDA的我,只會令人覺得滑稽!隨手翻開日誌,是2007年 6月,明年的盛夏驕陽,倒是令我期待。

Sunday, November 12, 2006

油麻地的八月照相館


趕去百老匯電影中心看《教我如何不愛媽》 (Breakfast on Pluto) 的途中,在離戲院不到三百尺的小街上發現了一間名為「八月照相館」的沖印店。由於時值晚上九時許,小小店子已落下銀閘,「八月照相館」幾個字的字款過份跳脫,令人想起台灣小鎮那些門前泊滿機車的沖印店。和小店擦身而過,我倒好奇店主究竟是何許人,他會是傳聞中那個看了二十多次《八月照相館》的狂熱影迷嗎?他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個令他心動的沈銀河?或者下次我應該白天前來,靜靜察看這家在破落大樓下自成一角的照相館。

忽然想起,今年二月初藝術中心特意重映《八月照相館》賀賀情人節,深被電影感動的我和 R 抱著朝聖心態同行,準備重溫內斂真情。星期六晚九時半放的電影,全場就只有我們倆,以及那個髮型由清湯掛麵變為輕微爆炸頭的兼職多年女帶位員。細膩愛情電影落得如此冷清,是因為我們太善忘太忙碌,花不起兩小時在大銀幕前重溫一段含蓄細膩的感情,還是我們對愛情的觸覺,早已在磨人的生活中灰飛煙滅?

Thursday, November 09, 2006

Little Miss Sunshine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winners and losers. 在《陽光小小姐》飾演父親的 Greg Kinnear 如是說。你說他有錯嗎?美國精神從來都是鼓勵人們要力爭上游,不要被人看扁。小女兒得到入選「陽光小小姐」的決賽資格,開心之餘,卻不免在爺爺面前緊張得哭起來,怕輸掉比賽爸爸會生氣,因為爸爸平生最討厭 losers,但最諷刺的,是周圍行銷自己那套人生管理九部曲的父親,最後卻成了他自己心目中的 loser,自己設計的成功方程式無人問津,專制人生觀換來家無寧日。最豁達的,反而是千帆看盡,遊戲人間的爺爺。還是爺爺跟小孫女說的話對,在競爭中落敗的不是 loser。真正的 loser,是那些因為怕輸而選擇逃避及欺騙自己的人。小女孩一家大鬧會場,撕破選美的虛偽包裝,也給所謂的 American dream 摑了一記狠狠的耳光。選美輸掉了,但一家人卻贏回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和諒解。虛假自大的美國夢,誰人稀罕?迎合了主流價值定義的成功,就意味你的人生有贏無輸?

什麼是贏,什麼是輸,決定權和定義權,從來都在自己身上。

Tuesday, November 07, 2006

香水

晚上八時三十分,走進人不太多的地鐵車廂,翻著正在閱讀中,蔣勳的《天下有大美》,突然被一陣香氣吸引。是 Calvin Klein 的 ETERNITY。散發香氣的,是個穿黃色T恤、曬得一身古銅肌膚的運動型大男孩。因為這股熟悉的氣味,我不禁打量眼前這位男生。為什麼他會選擇一款如斯成熟的香氣,是他自己選的,還是人家送給他?他希望他的戀愛,或者對人生的熱情,也長期存留在 ETERNITY 的狀態?總覺得香水是性感的,還記得電影《愈快樂愈墮落》中,柯宇綸把香水噴上沉睡了的陳錦鴻身上,讓香水代替言語,為他表白曖昧的情意,太性感了!

我條件反射地舉起手,查探殘留在手腕上的氣味。兩個月前,我以第一時間購入了 Calvin Klein 的新款男香 euphoria,輕微的甜味,頗適合初秋,但氣味卻不夠持久。秋意漸濃,還是去買一瓶 ETERNITY 過冬好了。雖然,今年冬天不知什麼時候才到。

Monday, November 06, 2006

《盛夏光年》


《盛夏光年》說的是一段朦朧的三角關係,一段充滿壓抑和苦澀的少年純愛。乖小孩被老師指派和壞小孩做朋友,當其守護天使。好友當上了,乖小孩卻情不自禁愛上壞小孩。壞小孩愛上乖小孩的女性好友。三個人在禁忌和壓抑中糾纏,我最喜歡故事結尾那刻意沒有答案的處理。張孝全演同志角色手到拿來,眼前一亮的反而是新人張睿家,把那種壓抑發揮得淋漓盡致。還記得康正行 (張睿家) 和守恆 (張孝全) 玩二選一,正行問守恆選他還是慧嘉 (楊淇)。守恆不知如何作答,但最後卻跟正行一夜溫存。

青春的寶貴,或者就在於這種不用負責,隨性而行的率真,以及那不需要界定,充滿苦澀味的曖昧感。

Rain and Book City


即使你覺得 Rain 是不甚了了,即使他按理說也不是我欣賞的類型,但總是覺得 Rain 真的很性感。 話說回來,Rain 的新廣告著實吸引,一大片白色椅子再加黑西裝,好型。廣告拍攝地位於大韓民國京畿道坡州市的 Book City,是一個極 hip 的藝術展覽+ 出版基地。下次去大韓民國,我一定會造訪。

Still Raining



Rain concert, 2006년10월13일 (금) , 서울

影像香港


1994年我還是中七時,因為《重慶森林》,我試圖尋找王菲在片中工作的 Midnight Express。1996年我讀大學二年級,因為《甜蜜蜜》,令我看到一個浪漫又令人感傷的尖沙咀。2006年我拿著本地知名影評人兼獨立導演張偉雄主編的這本《雙城影對:香港城市與香港電影初對談》,我看到了潘國靈、龐奴、朗天、湯禎兆、林震宇、何思穎等一眾本地影評人怎樣看電影中的香港。由早年香港電影中的上海回思,邵氏電影中的南洋想像,到《生化壽屍》、《男人四十》、《最愛女人購物狂中》商場如何建構個人身份,港產片中對香港交通工具的描劃、中環作為電影 icon 的價值,再由麥兜開始談城市重建,分析古惑仔擁有的都市空間,將數十年電光幻影中的我城一次呈現。在政府一片喊打喊拆的聲勢中重溫香港的舊日風華,不無令人感嘆。逝去了的時間,失落了的記憶,唯有從影像中尋回。

Sunday, November 05, 2006

하정우 (河正祐)


河正祐是金基德電影《慾望的謊容》男主角,也是韓國資深演員金勇健的兒子。眼神中的不經意和猶疑,大抵就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

愛與痛的邊緣


看金基德的電影,你得先打醒十二分精神。你還記得《漂流慾室》裡那為留住有情人而自殘的女子,在《海岸線》中張東健飾演,一度陷入瘋狂狀態的兵士?金基德的電影向來都以暴烈見稱,但在暴烈背後,你卻又會感受到他對世人的憐憫。他的新作《慾望的謊容》,繼續他對人性的觀察,說的是由整容交織而成的一段驚心動魄錯綜複雜的矛盾愛情。擔心被男友看厭的惶恐女子,人間蒸發後來個整容大變身,以全新面容出現男友面前,讓不知情的男友和她重新開始。如膠似漆的甜蜜日子,卻被女子的心魔弄得七上八下。新的面容,抹不掉舊的回憶。整容前的舊我,妒忌男友愛的是這張新的面容,雖然,新我舊我原是一體。女為悅己者容,但當理想達到,換來的卻是愛與痛的邊緣。

愛情真的天荒地老?

一如金基德以往的電影,《慾望的謊容》中的主角也是活在一種在大眾看來不正常的狀態之中。韓文片名《時間》,就正好側寫了電影的中心思想,也帶出主角整容背後的動機。金基德感嘆的,其實是時間流逝對人心和愛情的衝擊。「我們在日復一日重複模式中尋找新意的愛情,但我們更要明白的,是生命裡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抗衡時間無情的消逝。世上有很多為愛情全然投入,為戀情瘋狂的人,但當時間慢慢溜走,褪色的不止是愛情 ,還有那曾為情人跳動的心、對戀愛的熱情以及渴望。這齣戲可說是我對人們的愛情觀的質疑,是一次荒謬的質疑。」

金基德不見容於韓國?

《慾望的謊容》質疑的是我們的愛情觀,但影片在韓國上映時,金基德的一番言論卻令他備韓國傳媒圍攻,質疑他對本土電影業的支持。金基德的作品歷來大部份都是在放映藝術電影的戲院上映,九月份他在宣傳時《慾望的謊容》時,就才曾發表大膽言論,認為當時破盡韓國票房紀錄的時時韓流怪嚇壟斷了韓國的院線,令他的電影上映戲院數目有限。言論一出,金基德即時被韓國傳媒和觀眾批評,而認為他不應為韓國電影業潑冷水。金基德事後也正式道歉,並無奈地表明,既然韓國觀眾不需要他,他以後拍攝的電影也不會安排在韓國上映。這番話倒令我想起年前台灣導演楊德昌,他當年的《一一》曾在香港及國外影展放映,只是偏偏從未在台灣上映。楊德昌更表明對台灣電影業心淡,認為台灣人都不支持本土電影。我只是由衷希望,金基德不會被事件影響,繼續抖擻精神拍出好片。好的電影,絕對經得起時間考驗。

《父子》


星期六早上十一時的銅鑼灣,天朗氣清,沒有人,帶著原本輕省的心情步往皇室戲院,最後卻被《父子》搞得七上八下。
我以為我會哭,但是我沒有。
看著銀幕上的郭富城叫兒子去偷東西,還跟他說讀書無用,最緊要有錢,然後兒子帶著戰戰兢兢的步伐,為不肖父親甘願當賊。父親說:「出了什麼事的話,爸爸會保護你的,去吧!不用怕!」。結果,兒子失手就擒,當父親的,選擇一走了之,由懂事的兒子承受他因好賭而帶來的種種不幸。兒子可以選擇離開父親,跟母親過平靜快樂的生活,但是兒子卻選擇死守在根本不關心他的父親身邊,等候父親施捨那不值得留戀的丁點關懷,天真地相信父親永不兌現的諾言。值得嗎?
《父子》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也是一部關於選擇的電影。我是片中的兒子,但是我選擇了片中飾演母親的楊采妮的路。當我曾為自己的決定躊躇,或者試圖找尋值得後悔的空間時,《父子》卻像一枝強心針,把我那有可能出現的後悔轟得煙消雲散,這會是一件好事嗎?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