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31, 2010

《火龍》:黎明成功洗底


林超賢確實有他的本事。在《十月圍城》中一出場即引人發笑的黎明,來到火龍中留了鬍子,一面滄桑,成了落泊的喪警,演起來竟充滿說服力,不再出現他既有的啼笑皆非偶像式自覺。大抵黎明如果憑本片獲得甚麼提名,他第一個應該要多謝林超賢,把他從公子中年的尷尬位置順利過度成更有發揮的爛撻撻角色,情況就有當年譚家明在父子中把郭富城成功洗底一樣。

《火龍》的故事延續了林超賢前作証人的雙雄對決戲路,只是在林超賢的世界裡,是非黑白即使清晰可辨,所謂的反派還是有他值得同情之處。証人中的悍匪張家輝如是,今次的黎明和任賢齊,兩個警察出身各異,但都承受著自己的重擔。黎明飾演的文方因妻子意外身亡而變得偏激,任賢齊飾演的紀 sir則因炒股失利而知法犯法。兩個人的角色都是龍年出生,但命運卻差天共地。電影到大坑拍攝中秋舞火龍習俗,兩人因看到火龍而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火龍象徵的是二人內心的瘟疫,表面威猛的背後,卻其實被火燃燒,痛楚不已。

和之前的作品相比,明顯可見林超賢近年花了更多時間揣摩人物,更擅長塑造令人同情的悲劇英雄角色。片中的酒樓爆破場面、中環鬧市警匪追逐,全都保持他既有的水準,刺激緊湊,由《証人》的北角跑到今次的尖沙咀海防道和中環,都能見導演襯托香港背景和特色的用心,拍出了都市感和爆炸力。文方被喪妻之痛折磨,角色與去年《神槍手》中的黃曉明遙相呼應。在林超賢的世界裡,強悍的男人背後總背負著他對妻子的獨有深情。男人之所以誤入歧途,又或走向偏鋒,很多時也是因為無法忘記和承受喪妻之痛 (黃曉明與黎明) ,又或為了照顧幾近死亡的妻子 (《証人》中的張家輝) 。如此看來,林超賢電影中的女性,總成了男人的重擔。女性成了男人生存下去的理由,但也同時擔當負累他們角色。這種矛盾的複雜關係,究竟是否變了奏的大男人主義,或者值得深究。

(刊於明報周刊 4月3日號)

Monday, March 29, 2010

《火龍》雙雄對決



找黎明做主角,演一些不是以往他公子哥兒的角色,還要讓他演喪妻的警察,一不小心,很可能會像他演《十月圍城》一樣,一出場便引人發笑。難得的是《証人》導演林超賢能真的讓黎明成功轉型,在新片《火龍》中讓他飾演被仇恨纏繞的硬漢,竟然說服力十足,再次證明他的導演實力更上層樓。

與黎明一起狂跑

前年的《証人》,讓大家見識了張家輝的精彩演出,令我們相信林超賢已不單能駕馭擅長的槍戰和爆破場面,還能掌握和調度演員的表現。今次他找來黎明擔綱,還要找他飾演他從未演過的落泊警察,對林超賢和黎明來說都可說是艱巨的挑戰。「我知道大眾對黎明有很多意見,對他是否能勝任角色也有質疑。我明白的,所以在開拍之前,我和黎明談了三天。我們就這樣甚麼都談,因為我想先了解他的性格為人。三天過後,他對我說已經很清楚我要拍甚麼,於是我們便開始了。我記得我們最先拍的,其實就是那場他在尖沙咀街頭狂跑的戲。雖然那看起來只是很簡單的三分鐘跑戲,但我卻發現他仍然未能緊扣角色的壓抑情緒,於是我便和他一起跑,漸入佳境。」

火龍象徵內心瘟疫

電影名叫《火龍》,故事場景之一也就是大坑的中秋舞火龍慶典,甚具香港本土特色。「我很希望在電影中表達香港特色,因為我有時會想,如果我要呈現香港的話,我究竟可以怎樣描述?香港的顏色是怎樣的?後來我想起舞火龍,對觀眾來說,火龍可能象徵著威武和身材,但對我來說,火龍卻是一直被燃燒,背負著傷痛,就像黎明和任賢齊這兩個一正一邪的警察的矛盾內心。」

《火龍》中黎明飾演的警察文方,因為妻子意外身亡,令自己的人生充滿著憤憤不平的仇恨。夫妻和家庭,也成了林超賢電影世界的副題。「我很重視家庭,因為那是我生活的另一半。在這個充滿壓力的城市,家庭就是我們最後的防線。文方走不出喪妻的陰影,最後因看到火龍而領悟,得到解脫。」大抵我們或多或少也像文方一樣,潛藏內心的瘟疫,還待火龍來消滅。

男人之痛
作為香港科班出身的導演,林超賢累積了豐富的片場經驗,早年執導的作品包括《野獸刑警》和江湖告急,而後者大玩典型的黑社會類型,成為一時 cult 經典。林超賢的世界極盡陽剛,難得的是他除了能掌握精彩的槍戰和警匪場面外,近年也花了更多心力描繪人物的內心,前年的《証人》,張家輝飾演的悍匪對癱瘓的妻子不離不棄,角色立體而充滿矛盾,令他成為多個本地及亞洲多個電影獎的影帝。


魔警末路
一宗妓女命案,引來陣陣疑雲,凶器是美軍專用鏈鋸,重案組探長文方 (黎明飾)懷疑另有軍火案在蘊釀中,緝毒組的紀Sir (任賢齊飾) 插手加入調查,文方急著破案,欲在有更嚴重事件發生前,找出真兇,但鑑証科從死者身上取得線索,卻指向文方部隊中一名下屬,令人懷疑他就是兇手。現場多方証據均顯示自己屬下有問題,成為殺人疑犯, 紀Sir伺機擾亂視線,但他處事手法比文方更為狠毒,為完成任務可以不擇手段,表面上打著正義旗幟,背後卻有不可告人之陰謀詭計。

《火龍》
上映日期:4月1日

Thursday, March 25, 2010

《月滿軒尼詩》 當愛情在灣仔發生......




岸西的劇本向來以寫情細膩見稱,去年她首執導筒拍攝《親密》,把典型香港辦公室的暗戀情緣拍得詩意迷離,新作《月滿軒尼詩》,她繼續發揮對都市戀情的獨特觸覺,包別了《親密》的朦朧,以輕喜劇的形式,譜寫一對尋常灣仔男女極具生活感的愛情故事,呈現灣仔的浪漫可能。

與其說《月滿軒尼詩》是愛情喜劇,不如說它是一部扎實的生活小品更為貼切。張學友飾演的電器店太子爺阿來與湯唯飾演的廁所工程公司職員愛蓮,生活場景都在軒尼詩道的兩邊。故事以灣仔為背景,非關近期熱炒的保育議題,一切全都由人物出發。「我可以很官方地說我拍灣仔是因為我有先見之明,提倡保育意識,但這樣是很口不對心的。我之所以選灣仔,全因為這部電影的靈魂就是那個『馬桶西施』,因此我一定要選拍駱克道的廁所工程公司。」

張學友化身中年kidult

由駱克道出發,張學友和湯唯的軌跡跨越了大半個灣仔,當中二人更經常在檀島吃蛋撻嘆奶茶,感情漸生。阿來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便會到茶餐廳看偵探小說,隨心寫意。『阿來已經40歲,但他卻完全不符合我們認為40歲男人應有的成就,家族生意和家庭生活都由阿媽包辦。我們身邊其實也會有這類善良的二世祖,而阿來則是一個 anti-hero,他沒有香港精神提倡的拼搏和奮鬥心,但這又有甚麼問題?像他那樣活得自在不是也很開心嗎?我們的上一代克勤克儉,就是要讓下一代過好日子。阿來正是過著這種好日子啊!』

浪漫moment 稍縱即逝

張學友在片中極具喜感,演拒絕長大的40歲住家男令人驚喜,剛好與他8年前主演同樣由岸西編劇的《男人四十》構成有趣對照。片中他和湯唯的感情在曖昧中滋長,含蓄隱晦,沒有任何愛情電影中常見的表白,貫徹岸西的自家風格。

「浪漫對我來說是稍縱即逝的感覺。阿來和愛蓮結束了各自原來的感情關系後在茶餐廳再遇,那個 moment 之後會發生甚麼,我交給觀眾自行想像。我想指出的,是那個moment 其實就是我眼中的浪漫,就算他們之後拍拖結婚生仔,那個再聚的當下,已經不會再發生。就像人們去阿里山看日出,從來沒人能保證你一定會看到。當你以為看不到時,太陽可能已經在另一邊了。這種不確定性無法言傳,但也正是最浪漫和美麗的。」岸西的話或許帶點玄,但只要你看完《月滿軒尼詩》,你便會明白有些事情有些關系原來不用打爛沙盤,留白,反而可能得到意外的浪漫。

喬寶寶才是香港特色

《月滿軒尼詩》拍出灣仔的生活神髓,而岸西在片中更特別找來李修賢,鮑姐,朱咪咪,甚至久違了的《省港旗兵》林威演出,非常熱鬧。「林威說的是有內地口音的館廣東話,其實香港從來不乏這些內地來的移民,喬寶寶飾演的灣仔人亦然。他們的廣東話是香港獨有的,對我來說,真正的香港特色不是灣仔或某一地區,而是這群融入了香港社會,但卻被我們遺忘的外來移民。」

《月滿軒尼詩》
上映日期:4月1日

(刊於 metropop 3月25日號)

Wednesday, March 24, 2010

《志明與春嬌》:活生生的愛情氣息


要怎樣形容我對《志明與春嬌》的喜愛呢?當我看完試映,訪問導演彭浩翔時,我跟他說:「你的作品我全部都看過,而且一直也很喜歡,但從沒一部像志明與春嬌一樣,讓我看完後已立即計劃上映後要再看一次。」然後,我上 facebook,看到電影業界的友人也紛紛在討論這部電影,激賞不絕,我便明白,志明與春嬌贏的,是那份細緻入微的香港特色,以及那充分引發都會男女共鳴的愛情氣息。

彭浩翔向來擅寫女性心態,這次他找來新進女導演麥曦茵合寫劇本,令劇本更添幾分當今年輕一代的生活氣味。政府禁煙條例,落到彭浩翔手中,成了故事的開始。背景職業各異的男女為了吸煙而圍在後巷煲煙,廣告公司職員志明(余文樂) 巧遇化妝店店員春嬌 (楊千嬅) ,兩人在一支煙的時間呼出情愫,在一星期的時間裡互相試探對方,上演一場男女攻防心理戰。電影以志明與春嬌的情感發展為主線,同時旁及他們的煙民同事對感情的看法,以刻意插入的仿紀實訪問片段,帶出他們及志明與春嬌本身對愛情的理解,譜寫當代香港的愛情群像。志明因女友兼同事搭上上司而失戀,本身有男友的春嬌,遇上志明後才發現原來自己與男友的關係早已無味,但卻因自己的年齡比志明大而進退失據。

志明與春嬌透過煲煙燃點感情,電影最精彩的,是透過非常生活化的場景來交代二人微妙的心理狀態和變化,深刻地呈現了一段愛情在萌芽過程中的曖昧與不安。最令人叫絕的,相信是志明與春嬌之間連綿不絕的SMS。透過不帶語氣兼賦予無限想像空間的文字短訊,可以很浪漫,但同時也令我們變得更自我保護。片中的志明與春嬌如是,我們也如是。楊千嬅在片中告別了以往的刻板,演活了典型香港中女的感情困惑。春嬌說她學吸煙是為了接近她當年暗戀的男孩,大抵愛情也像吸煙,既然戒不掉,那就唯有陶醉在一刻的迷霧吧。

(將刊於明報周刊 3月27日號)

Monday, March 22, 2010

像錢瑪莉一樣的港女


要 sarcastic而又不乞人憎,絕對是一門高深莫測的藝術。前輩作家鄧小宇的《穿 Kenzo的女人》,由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在《號外》刊登,繼而結集成書,N年後的今天以全新面貌重出江湖。化身錢瑪莉的他,以事業型女性角度出發,看盡都市男女的光怪陸離,側寫了最能代表香港的中環價值,文筆 bitchy而一針見血,堪稱中女心聲元祖。

主角 Mary有事業有品味,還有幾位經常放假便和她外遊的老友 (當年已經常旅行嘆 spa,可是非同小可的奢侈。) ,更有一個和她若即若離的完美男鄭祖蔭。每一篇文字都紀錄了 Mary的矛盾,反映的是港女對愛情既滿心期待但又機關算盡的複雜心態。難得的是雖然故事發生在二十多年前,但那種 sophisticated的心態卻毫不過時。唯一可嘆的,是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社會比以往變得更保守,像 Mary那種自得其樂思想開放的進步女子買少見少。誰叫這個年頭結婚大過天,家庭價值凌駕一切,壟斷了其他可能?

(刊於 metropop 3月25日號)

《白色恐懼》挖掘人性黑暗


世界充滿著黑暗,人性被壓抑得幾近瘋狂。是的,在奧地利名導米高漢尼卡 (Michael Hanake) 的眼中,人世是扭曲的,他之前的作品如《Funny Game》和《偷拍》(Hidden),說的全都是現代人如何被媒體影響,引發反社會意識及內心焦慮,十年前的一部鋼琴教師,更把一段畸型師生戀刻劃得驚心動魄,成為一時經典。大師最新作品《白色恐懼》(The White Ribbon) 去年在康城贏得金棕櫚獎,電影繼續他最拿手的戲碼,以表面平靜祥和的環境反襯人心的躁動和變態。

故事背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德國北方一個鄉村為背景,透過一名曾在這個鄉村教過書的老師和她的未婚妻的眼中,回顧這裡曾發生的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小鎮裡的公爵、佃農、醫生、寡婦、牧師和一群德國孩子們之間,關係錯綜複雜,出軌通姦、剝削背叛無日無之。一如米高漢尼卡之前的風格,世上最恐怖的往往不是我們肉眼能見,而是潛藏在人心內,隨時爆發的魔性。看米高漢尼卡的電影從來沉重,而這次他更故意挑戰觀眾底線,用全黑白拍攝,令片中呈現的世界更冷峻,入場前宜先有心理準備。

《白色恐懼》(The White Ribbon)
上映日期:3月25日
網頁:www.sonyclassics.com/thewhiteribbon/

Wednesday, March 17, 2010

《屍中罪》:承受吧,因為一切都是宿命?


註定是踩線的。誰叫你要把七十年代的兇殘少女姦殺案拍得有如童話 fantasy?Peter Jackson 拍《魔戒》令他變成奇幻大師,今次他拍由小說改編的這部《屍中罪》絕對是藝高人膽大,但效果卻一如片中的強姦殺人犯一樣,令人毛骨悚然。

我這裡說的毛骨悚然,如果套用在驚慄片的話當然是美言,但影片讓我看得情緒不安的原因,並不在於它的氣氛,而是它的意識。故事主角 Susie 被變態中年漢姦殺,靈魂卻去了一個介乎天堂與塵世之間的幻境。她旁觀著曾經屬於她的人世,看著父母因她而來的傷痛,甚至不斷暗地為調查命案的警察提供線索,希望能把兇徒繩之以法。

故事的框架和意念,其實和傳統鬼片無異,被害者死後總因生前有未了心事而在人間徘徊,報仇雪恨後就可安心歸天。這種安排本來天經地義,但令人驚心的是電影把那個幻境塑造成一個美好世界,反而本來屬於 Susie 的人間卻原來一點也不快樂。Susie 被兇徒殘害是悲劇,但導演卻竟暗藏凡事原來可以從另一面看的「樂觀」。被姦殺是慘的,但原來死後還要去學如何積極面對,不應帶著仇恨,因為每件事情發生都有其原因。這種看似積極其實卻非常宿命消極思想,才是最令我無法認同之處。

飾演 Susie 的Saorise Ronan 早在Atonement 時已令人眼前一亮,今次演受害少女同樣出色。屍中罪意識形態或許令人反感,但無可否認的是選角非常精準。Mark Wahlberg 飾演 Susie 父親,一改以往鐵漢形像,柔弱自閉。Susan Sarandon 飾演Susie 外婆大癲大肺,緩和了電影的沉重氣氛。最值得讚的,當然是飾演殺人魔的 Stanley Tucci。他之前曾在穿 Prada 的惡魔中飾演梅姨手下時裝編輯,之後再和她在Julie and Julia 中飾演夫妻,極具喜感,今回大轉型演殘酷色魔絕對出色。看著這部計算錯誤的《屍中罪》,我倒更懷念他 N 年前那部同樣描述少女心事的《Heavenly Creatures》。

Tuesday, March 16, 2010

地鐵裡的《無心睡眠》


晚上九時許的地鐵列車,對面的座位坐滿了一列忙於拿著iPhone 看短片玩遊戲的乘客。突然,站在我前面的中年上班族的手機傳來了張國榮的《無心睡眠》,登時引來周邊乘客注目。這位中年男不慌不忙,把手機徐徐放進褲袋,“踏著腳在懷念昨天的你”繼續從他的褲襠裡不住播出。中年男露出滿意的笑容,享受著本來專屬於他卻後來變成與眾同樂的哥哥經典金曲。看著他陶醉的神情,我不禁在想,眼前這位身穿淺綠色恤衫,頂著中年男人那介乎微凸和激凸之間的肚腩,拿著與服飾不太相配的黑色公事包,架上一副銀絲眼鏡的他,1988年《無心睡眠》大熱之時或許會是一個氣宇軒昂的小伙子?他懷念的,是哥哥的風華,還是已經被歲月和現實磨平了的青春?迫大家一起收聽他的金曲或許過分,但如果這能令他找回曾經屬於自己的追憶,我也不介意當他的聽眾。

《志明與春嬌》:在煙圈中呼出愛




你不能不服彭浩翔,任何生活中的微細小事和片段,落入他的手中,都可以幻化成我們的共鳴。和煙民息息相關的禁煙條例,在不吸煙的他眼中,是題材,是故事,更是催生微妙感情的起點。一支煙的時間,促成了《志明與春嬌》中楊千嬅和余文樂的愛,也讓我們再嘗愛情開始時的朦朧虛幻。一口煙,呼出的原來是愛。

先為非煙民解說一下,原來每天下午各office 區的後巷,總有一群背景截然不同的人聚在一起「打邊爐」 (圍在一起吸煙)。一支煙,讓不同公司身份迴異的人得以連結在一起。日復一日的吹水煲煙,煲出來的可以是一段關係,一段感情。「之前我去探一個朋友,乘電梯上他公司的時候,發現他和整座大廈裡其他公司的人都很熟絡,特別是女孩子!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因為室內禁煙,所有煙民都由商業大廈被趕到街上,在大廈與大廈之後的後巷裡吸煙,他們甚至發展成一些迷你的小社區,可以在辦公時間裡認識到同大廈不同層數,甚至是另一幢大廈的人。」

愛情患得患失

電影中志明與春嬌因一起吸煙而認識,繼而產生一段似有還無的曖昧關係,彭浩翔要捕捉的,正是戀愛中的不確定性。「《志明與春嬌》不是要表達一種態度,而是要捕捉一個時刻,就是愛情在介乎有與無之間的那一刻。如果你常在在一段關係中不能分清對方是朋友還是戀人,看這部戲會最有共鳴感。想起來,我之前拍的電影感覺都比較負面,很多故事都是說一段感情的結束,但今次反而想嘗試寫一段關係的開始。千嬅在戲中演一個化妝小姐,對愛情很無安全感,和男友經歷一段很長的關係後,感情已經淡了,這時她在後巷無意中認識了志明,由相遇、相識到相處,一直在掙扎要不要和他一起,因為她不知道年紀比自己小的志明能否接受這段姐弟戀。這種患得患失,正是我最想表達的感覺。」

短訊談情進可攻退可守

片中志明與春嬌在相識的最初,不斷以手機短訊互通消息,在不斷一來一回的短
訊,二人對對方逐漸交出真感情,在彭浩翔眼中,這個現象也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現在我們很喜歡發短訊和用Email去通訊,因為大家都在逃避― 都市人很怕
面對面說出喜歡一個人的感覺。大家用短訊去表達好感,進可攻退可守,即使對
方沒有反應也好下台。向對方發一些短訊,既不是示愛,但又比朋友說多一點,
這些我們稱之為『曖昧短訊』,可以不著痕跡地試探對方。」

《志明與春嬌》

上映日期:3月25日

《單身男人》


看《單身男人》的試映會,是在一個淒冷的寒夜,跟電影的肅殺落寞氣氛配合得天衣無縫。完場後,一位時尚界前輩連忙跟宣傳人員說他如何被電影打動。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這部本來已經很不錯的電影,如果再配合和男主角接近的年齡和心境,動人效果相信會全面提昇。

電影由時尚教父 Tom Ford 打造,首次執導即已交出亮麗成績,最讓人驚訝的,是他調度演員的能力。哥連卓夫之前拍的電影大多是第二男主角之類的角色,就算拍令他最為人熟悉的《BJ 單身日記》,鋒芒也總是被 Hugh Grant 所蓋。今次拍《單身男人》,成就了他歷來最精彩的演出,發揮空間無限。電影改編自60年代 Christopher Isherwood 的小說,故事場景設在典型美國小城市,社會氛圍壓抑而保守,右派傳統價值當道,每個人都似乎醉生夢死朝不保夕,生怕國家會被古巴導彈夷平。哥連卓夫飾演的英國文學教授 George 從倫敦來到遙遠的美國,本身已很有一種漂泊感,呼應著他同志身分的邊緣性,無論在國籍身分還是性別身分,他都總是不能融入美國的主流價值。

George 因為男友車禍逝世但卻不能送其最後一程,頓感萬念俱灰,甚至萌生自殺念頭。電影聚焦在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天,然而在這命定的一天裡,他遇見對自己有意的俊美學生,被有如 James Dean 的男妓搭訕,再與前妻 Julian Moore 細說前塵。George 的自殺計劃因俊美學生的出現而被打斷,但當他以為自己可以走出前度男友的陰影,擁抱新開始時,命運卻安排他心臟病發,愈美麗的東西愈來真的愈不可碰,貫徹電影的宿命無奈調子。

在Tom Ford 的世界,一切都是如此優雅和有型。哥連卓夫的黑西裝和膠框眼鏡、有如時裝雜誌拉頁的攝影和佈景,令人砰然心動的男生,成就了一場視覺盛宴。我估計 Tom Ford 本人應該也是王家衛的粉絲,所以在片中出現了大量王家衛式的粗粒效果、大 contrast 顏色,梅林茂的配樂當然也為電影畫龍點睛。《單身男人》的世界寂寞而蒼涼,張愛玲所說生命像長了虱子的華麗旗袍,大抵就是這個意思了。

Wednesday, March 03, 2010

《志明與春嬌》

《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電影版前編》:瘋狂卡通化


早在電視劇播出時,身邊已有不少朋友為了煲這部劇而星期日晚乖乖留在家,然而我卻總是與這部劇集擦身而過,唯一最深刻印象的,是在大型電器鋪研究各品牌LCD 電視優劣時,所有屏幕都播著野田妹的誇張大頭表情,是為我對《交響情人夢》最深刻的一幕。

說《交響情人夢》誇張其實不是貶義的,看電影前在網上惡補有關這部漫畫改編電視劇改編電影的資料,漫畫原著的超級誇張及卡通手法,一眾配角造型的繽紛華麗,在電視劇和電影均毫無保留地完美呈現。醉心音樂但更醉心千秋王子的野田妹,本身是音樂天才,為人大癲大肺,因為情傾千秋王子,間接激發她的潛質和才華。電視劇大結局後,電視台食髓知味,拍了個劇場版,如今電影版更大陣仗,整隊 crew 去了法國,千秋王子在巴黎臨危受命為三流樂團當指揮,穿插與野田妹的妙趣愛情。

我雖不是千秋王子或這部漫畫/電視劇的粉絲,但我佩服電影版卡通化的徹底,讓觀眾成功投入一個擺明瘋狂的世界。玉木宏飾演萬人迷,外形當然相當「煞食」,而電影版也繼續原著的動畫化表述,例如談起心上人他的臉會有如火紅,野田妹煮咖哩時鍋中會飄出漫畫書才會見到的文字,又如野田妹與千秋王子勁敵的經理人在街頭鬥一番,甚至連同戲演出的所有法國演員,都被配上日文對白。一於話之你的動畫處理手法,因這部戲的 mood 需要,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交響情人夢》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要歸功飾演野田妹的上野樹里。電影版更幾乎是她一個人的 one woman show,搞笑是她,發癲是她,失態是她,就連最後她與千秋王子無奈分離,內心戲也歸她,由頭到尾發放大量能量。我估計電影版下篇會花更多篇幅交代野田妹對感情的患得患失,搞笑戲分或會減少。對我來說,這部戲的最大驚喜就是上野樹里,或者我應該煲煲她主演的日劇《Last Friends》 ,看看她如何演繹深沉的 lesbian,領教她的演技。

Tuesday, March 02, 2010

電影節快訊


第34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www.hkiff.org.hk) 將在3月21日至4月6日舉行,心水清的影迷會發現今年電影節節期比往年短了。雖然如此,對影迷來說依然是電影太多,時間太少。網上預售尚餘數天,部分電影在網上銷售配額雖已爆滿,意味著大家可在3月11日票房開售期間即時衝刺。一如既往,我們會在電影節期間進行多場導演及演員訪問。電影節開始前,不妨速覽幾部精選電影。

《謎情追兇》(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牌在影迷嘉年華單元開頭絕對有其原因,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這部電影,將強姦案、愛情故事和社會亂象結合,譜寫阿根廷當代風貌。一宗兇案,秘密警察竟然讓兇手逍遙法外,二十年後,揭開的是一幕又一幕驚人真相。

《一頁台北》
有關台北的都會愛情我們充滿憧憬,這次故事場景更直接放在我們熟悉的敦南誠品。男的為了去法國見女友,每天到書店打書釘。女的則是書店職員,與他上演一幕書店緣份遊戲。電影中兩人遊走城市大小角落,喜歡台北的必看。網上票額已滿,票房撲飛請早。

《六美八陣圖》(The Actresses)
韓國導演李在容執導的《六美八陣圖》,韓文片名簡單直接,就叫《女演員們》。電影找來當今韓國影視界最紅的六位女星,包括韓流天后崔智友、《善德女王》高賢貞、《飢渴誘罪》的金玉彬、演技派熟女李美淑、奶奶級演員尹如廷及李政宰的前女友金民喜等。電影仿傚紀錄片拍攝手法,六位女星在平安夜為時尚雜誌 Vogue 拍攝封面,六位個性迴異的女星由勾心鬥角到真情流露,過程妙趣橫生。六人難得同台演出,戲內戲外,同樣充滿話題。

《小雙俠》 (Yatterman)
日本cult壇教父三池崇史把經典動畫小雙俠改編,骷顱魔下令笨賊三人組出動齊集四個骷顱頭,小雙俠和機械狗為正義而戰,但小雙俠一號卻與女賊墮入愛河。爆笑位和格鬥場面被讚比原著更有看頭。值得留意的還有深田恭子。

與米芝蓮對著幹


憑《蘭開夏道》一書成名的王迪詩,向來以寸嘴見稱,今次她走出她最引以為傲的中環,吃盡香港五十多間餐廳,由高尚fine dining 到旺角街坊小店全面涵蓋,繼續以尖酸抵死的文字,在食評中加入她對港男港女的觀察,把短篇故事融入飲食介紹。書名《不是米芝蓮》,擺明就是與有如瞎子摸象的老外米芝蓮對著幹。老實說,食評始終未必是她的強項。不過,看得王迪詩的書,也應該知道她寫的不會是雜誌式食評,真正重點還是由食物引發的故事,和陳慧的味道系列有如兩生花,不同的是陳慧的是窩心甜點,而王小姐的則句句辛辣,未必人人能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