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08

《追擊者》


是誰的錯?獨力撫養女兒的單親媽媽,即使身患重病面無血色,仍得漏夜把女兒丟下,賣笑賣身;曾經是滿腔熱誠的幹探,淪為遊走黑白邊緣的馬伕;本來已經被緝拿歸案的變態連環殺手,因為司法制度漏洞而逍遙法外。一切一切,是社會的錯,是人為的錯,還是制度的錯?《追擊者》導演羅宏鎮拋出一連串問題,讓這部影片在具備驚慄血腥元素的同時,也滲進了他對韓國社會的觀察。

獨立導演出身的羅宏鎮,本身曾拍過兩部短片,難得首度拍攝長片,已能充分駕馭類型,緊扣觀眾情緒。誰是兇手在這部電影中並不是懸念,電影也毫不介意安排馬伕與幽禁了他旗下妓女的殺手一早相遇,甚至讓疑犯迅速落網,反正電影的重點是馬伕如何在明知疑犯犯案的情況下,在有限的拘留期間內尋找證據提出起訴,從中再諷刺韓國司法制度的問題,以及檢察和警察機關之間的矛盾。全片最特別的,是經常出現十字架和耶穌的意像,妓女被殺害的地點,更是長年在外地的牧師居所。疑犯永明對妓女行兇時特別在關節處施虐,也似乎與耶穌受難互相呼應。寂靜的居民區裡隨處可見的霓虹十字架,更加強了黑夜的肅殺氛圍,也令影片增添了或多或少的宗教意味。雖未至於批判,但卻足以讓宗教與賣淫、殺人等不同的罪作出連繫。

曾主演《慾望的謊容》,現在已躍升成為一線演員的河政佑,在片中飾演變態殺手,冷靜得來也能帶出角色的自卑感。最矚目的,還是相貌行為與氣質都與實力影帝宋康昊相像的金允碩。近乎歇斯底里的躁狂過後,他更得帶著妓女的女兒尋找證據,盡現麻甩中年的無力感,貫徹韓國人的暴烈性格。

譚家明電視經典


當連三歲小朋友也懂得說「唔駛驚,荷媽係大廳」時,反而令人覺得心驚,驚訝於一部終日吵吵鬧鬧婆媽反智的電視劇,竟然可以如此哄動全城。與其看李司祺做完善姨再做大契然後荷媽上身全程母慈子孝,我寧願回看她三十年前主演,讓她更有個性更可發揮的《七女性》。現正在香港電影資料館上演的《熒幕新潮 ─ 譚家明的電視影片》節目,放映多部這位70年代香港新浪潮主將的作品。

1970年代中,香港電視競爭日趨激烈,各台都起用新人,製作新鮮刺激的節目。無線電視TVB設立菲林組,採用電影方式拍攝電視片,並給予很大的創作自由,因而吸引了不少熱愛電影的青年投身當中,爭相磨練,而譚家明便正是其中最備受注目的一位。1975至77年間,他為TVB 拍攝了多部片長半小時到一小時不等的電視片,由較重推理劇情的《CID》、懸疑味濃的《13》,以至探討女性自身的《七女性》,全程參與編、導、剪接、配樂,個性風格明顯。最令人感嘆的,是電視劇最開放最進步的年代,竟是30年前。想重溫電視劇的黃金年代,唯有透過這節目懷緬。

生活的氧氣


O2,是我們生存必須的氧氣,加上書名號後,頓成令人賞心的生活悠閒雜誌。早前到廣州觀賞三年展,在美術館的書店裡發現了這本又名《生活潮》的《O2》,單看封面專題歇伏納涼,已令我感受到當中的閒逸雅致。單是納涼這個題目,已可由古人習俗延伸至山居避暑,以及各式特色納涼美食。納涼過後,還可跳到尋訪城市私房景點的城市地理欄目、或者翻看文化版面的資訊和訪問。大量留白的版面設計,涵蓋文化、飲食、設計、旅遊,移植了廣州城市畫報和台北 ppaper的基因,反映內地慢活新態度。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08

《我的甜蜜都市》


早前到韓國進行交流之旅,晚上回到酒店,指尖在電視遙控遊走,不斷地按來按去,然後,我的指頭在SBS 頻道停留,就這樣一直看了一個小時。畫面裡的男女主角並不是香港人最熟悉的韓流天王天后,溫文的男主角拖著女主角的手,叫她合上雙眼,然後牽引著她走過綠意盎然的步道,一邊告訴她沿路的風景和經過的各色路人。當男主角著女主角張開眼睛時,二人已經在登上南山的吊車上,繼續享受著專屬於他們的浪漫時刻。鏡頭下的首爾特別漂亮,足以讓我更愛這個本來我已很喜歡的城市。難怪,原來電視劇的名字就叫《我的甜蜜都市》,浪漫劇情固然重要,但劇集也同時著重城市的風景,洋溢歐陸風的小巷和 café 、播放法國經典愛情電影的藝術影院、充滿禪味的餐廳……雖然未知劇情為何,但已絕對讓我有尋訪劇中景點的衝動。

回到香港,剛巧讓我發現了這部劇集的 DVD,雖然我對典型韓劇的倫理命運絕症愛情大悲劇仍有陰影,但難得這部劇集節奏明快,毫不婆媽。女主角恩秀在出版社上班,31歲但對愛情卻不特別絕望,第一集她便已和年紀比她小八年的大學生發生關係,由性愛開始進而發展成為情侶,只是恩秀很快便發現大學生的純真激情畢竟和她的愛情觀相去甚遠,滿懷理想,希望成為導演的大學生,最終也不堪恩秀像姐姐一樣企圖為他的未來安排,而令他意識到兩人之間的鴻溝。姐弟戀結束,恩秀因工作而認識了平易近人的環保產業 CEO,而恩秀也難得與大學生繼續保持朋友關係,並沒有一般老土劇的三角關係。

《我的甜蜜都市》改編自同名小說,而劇中恩秀更經常與兩個 best friend 談事業說愛情,甚有《Sex and the City》 的味道,三個以現今角度足以被稱為中女的都會女郎,難得沒有自怨自艾,恩秀兩位好友其中一個與自私醫生結婚不久後終於覺悟,主動提出離婚;另一位事業型好友希望實現成為舞台演員的夢想,毅然辭掉工作,並決意離開和有婦之夫之間的不倫關係;恩秀的媽媽更因不堪丈夫的冷淡離家出走。一部劇集,滿載了韓國女性有血有肉的愛情觀,現實感十足。無獨有偶,姐弟戀近年似乎更成了韓劇其中一個熱門題目,年前由千正明和高賢貞主演的《狐狸小姐幾多點》,也同樣以姐弟戀為題,而且收視高企。《我的甜蜜都市》播出後,崔江熙也成了當今韓國 OL 的偶像,而最近在韓國演藝界鬧得熱哄哄的,當然還少不了性感歌后嚴政花與比她小八歲的男模全俊雄的姐弟戀。戀愛本來就無分疆界,姐弟戀,又有什麼大不了?

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08

《凸務卡啦蘇》


要為 Adam Sandler 主演的電影寫影評從來不易,難到一個地步,是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應該抱甚麼態度去看,以及應該罵它什麼。作為影評人,對於他電影中經常出現甚至氾濫的 sex jokes ,本來應該嗤之以鼻,但問題是你入得場觀看,心情根本就應該作出調校,準備在兩個小時裡盡情接受瘋狂的有味笑話轟炸。因此,我有理由相信,單憑現場的笑聲判斷,入場觀眾至少有七成是喜歡Adam Sandler式笑話的。喜歡這類電影的會超級喜歡,不喜歡的就根本一聽他的名字就已雞飛狗走。如果你罵他的電影俗不可耐,他大可很「串」地跟你說,你不了解我的電影風格嗎?為何還要邊笑邊批評?當然,我不是 Adam Sandler的粉絲,但矛盾之處在於我看《凸務卡啦蘇》時,也確會因他的癲喪而大笑。

Adam Sandler 在片中飾演以色列特務 Zohan,一開場已擺明要讓你笑到人仰馬翻,無端在沙灘全裸、用屁股夾魚、和死對頭交戰時把手榴彈以乒乓球拍來對打,笑位極度密集,秉承他幾乎每兩分鐘便出現笑位的風格。Zohan為了完成當髮型師的夢想已遠渡 America,隱藏在貨機過關後再成功避過海關入境,在街頭看見西裝友恃勢凌人,然後像 Hancock街頭超人一樣對他教訓一番,情節非常瘋狂,瘋狂得完全不符合任何情理。偏偏,我們就因這些毫無可能的情節而不自覺地喪笑,皆因我們沒想過他可以癲得那麼極端,想不到的是那種一百級誇張,竟然可以令人發笑。

當然,一如Adam Sandler 以往的電影,在狂笑背後,他也總會煞有介事地帶出點點 morale。《命運自選台》最後勸大家不要愛得太遲,《迫上斷背山》叫我們不要歧視同志,而這次他則更政治化,自己飾演的以色列特務愛上巴勒斯坦髮廊老闆娘,再強調大家已經身在 America ,不應把家鄉的仇恨帶來。這些 message 當然片面露骨,但總好過由頭到尾只是一味鹹鹹鹹。觀眾也不會因為看完這部戲後學會什麼道理 (如果會的話才更可怕) ,但求像片中那些幫襯他剪髮的大嬸一樣,得到官能娛樂就算了。人家行出來就是擺明 sell cheap jokes的,你還要批評什麼?

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廣州三年展







今年秋季亞洲藝壇盛事多多,台北、韓國光州、上海等各大城市均在籌辦美術雙年展,而和我們距離最近的廣州,最近也正在舉行三年展,透過來自40多個國家的藝術作品,探討何謂「向後殖民說再見」。「向後殖民說再見」這個主題,聽起來學術味十足,但其實也算平易近人。今屆展覽的旗艦展場為位於二沙島的廣東美術館,佔地三層的展場擺放大量裝置和錄像展品,雖然部分展品無論怎樣看也似乎未能即時令人和後殖民扯上關係,但卻玩味十足。印象最深刻的是奧地利 Feld 72 的作品《都市主義--熱賣裝置》。這個二人創作組合把大量百貨公司常見的人形公仔搬來展場,透過一針見血的語句,諷刺都市人過度消費的習慣,也借機批判跨國企業或品牌壟斷市場,以全球化為名,從資本上進行後殖民的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今屆三年展特別在時代美術館展出部分展品。這個美術館最特別的,是它位於白雲區高尚住宅區某公寓大樓的14和19樓,讓美術館與民居共融。美術館更特別找來荷蘭知名建築師 Rem Koolhaas 打造,刻意在住宅樓層開設美術館,讓美術融入日常居家之中,別具巧思。

Cafe 裡的 《Eternal Flame》


一切都是那麼恰如其分:充滿禪味的桌墊、甚有設計玩味的白色餐具座、把水映襯得似乎特別明凈的渾圓玻璃杯、原木餐桌搭配白色座椅,還有令我熱切期待的 panna cotta 和抹茶 latte......侍應穿上 bistro 常見的黑圍裙制服,熱心地為我闡述各式 tea set 的特色。星期天的炎熱午後,我就在這間難得清靜的 niji 享受咖啡時光。Cafe 播著一首又一首的90年代歐西流行曲,不太懂行情的我也一於少理,繼續看我那本《設計東京》。突然,揚聲器傳來了 《Eternal Flame》 的旋律。我登時呆了一呆。還記得第一次聽這首歌,是在中學年代聽RTHK 的《海琪的天空》。詳細的歌詞從來都沒記清楚,反而是被那溫暖的歌聲和舒徐的音樂吸引。或者是我固執,但我總覺得《Eternal Flame》 這首歌是屬於寒冷的冬天,而不是34度的盛夏。圍著火爐,和情人依偎著互相取暖,似乎才是這首歌的意境。當 《Eternal Flame》 來到 Wallpaper 格局 X 日本新派 cafe,再加上前來喝咖啡的一家大小,氣氛實在超現實得有點荒誕。明亮簡潔的 cafe,是不是應該來一首 《The Girl from Ipanama》,才更貼合心情?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4條大路通陰間》


對於泰國鬼片,我向來有份無可救藥的沉迷,全因泰國的民族性向來愛好鬼神之說,在一個連高檔時尚雜誌都有兩三版鬼故事滿足大家的國度,鬼早已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鬼片自能拍得夠驚夠刺激。《4條大路通陰間》集合四部靈異短片,片名更全部食字搞 gag 。《回陰短訊》中的獨居失業少女車禍後在家療傷,收到不明來歷的神秘短訊後,與發訊者展開曖昧對話。全片大部分時間就只得少女在房間內與神秘人互發短訊,單是短訊的文字往來已能營造恐懼感。科技帶來無限可能,MSN SMS 的另一端是男是女身分如何掩飾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但我們又怎能保證無端 add 你 MSN 甚至在 facebook 跟你做個 friend 的是人是鬼?看不見的恐怖再加萬千可能,比肉眼看得見的長髮幽靈可能更驚心。

第二個故事《恰鬼死人》,一群中學生欺負文弱同學,不慎害死同學,慘死冤靈回歸進行大報復,故事的拍攝和剪接手法很有 MTV 味道,而片中更出現類似死神的怪獸,感覺非常《死亡筆記》,是四部短片中靈異味較輕的一部。

四部短片中我最喜愛的,還是《鬼影》導演之一Banjong Pisanthanakun的《在水中央》。當年《鬼影》冤魂騎膊馬一幕仍歷歷在目,一想起已足以令我毛骨悚然。今次他這部短片難得在驚嚇之餘也不忘自嘲,透過四個小伙子在野外露營的閒談,諷刺鬼片的典型結局。難得的是四個小伙子各有特色,為故事增添不少喜劇感。

全片相對較弱的是《凶中小姐》,空姐要獨自運送王妃的遺體,全程包機只得她在空無一人的機艙面對屍體,情節和驚嚇場面都屬意料之內。《4條大路通陰間》最精彩的,就是當你在看完一個故事,驚魂未定之時,下一個故事另一種嚇法已經即時開始,就像玩完鬼屋再坐過山車,非常刺激。看來梁思浩也應該看看這部電影偷偷師,學學怎樣營造氣氛嚇觀眾,單靠在節目中大叫某處有鬼好邪然後手舞足蹈,極其量只會成為得啖笑的《死亡習作》,而不是令人寒心的恐怖片。

Wednesday, September 03, 2008

書店尋寶


香港人去台北,例必會到誠品書店朝聖,然後捧回一大堆自己認為會看但其實註定封塵的小說散文,貫徹我們買完再算的典型香港精神。當然,我不是自鳴清高,因為我也是典型港人,書架上一樣會有兩年前買但到現在仍然原封不動的書。唯一不同的,是我近年的入貨地點已由台北轉移到首爾。每次去韓國,我也總樂得在書店逛上大半天,東翻翻西揭揭,順便以提升自己韓語水平為理由,大安旨意有理沒理大買四方,反正買書不像買其他東西,買得再多也可安慰自己這是精神食糧,並沒浪費。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質疑,韓國書店有什麼好逛?反正賣的書全都看不懂。當然,如果你懂韓語,你自會明白在賣場浩大的書店裡迷失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不過,就算你不懂韓語,我也會建議你到書店走走,因為韓國的書店其實更像是一間百貨公司,內裡除了賣書,還有精品店、唱片店,逛得累了還可在 café 小歇,甚至在 food court吃完午飯再戰。每次我和朋友去韓國的書店,他們也會自得其樂,在任揭任看的雜誌部翻上大半天。韓國的雜誌生態和香港分別頗大,香港式的狗仔八卦周刊,在韓國並不流行,主要周刊都是以新聞財經為主。最有看頭的,反而是那些生活潮流類型的月刊。無論是男裝女裝家居電影建築設計,所有雜誌全都薄則三四百頁,厚則七八百頁,最厲害的,還是這些雜誌會隨書附送大量贈品,所指的贈品 ,便有家居雜誌送出價值數百元的攪拌機、某女性雜誌甚至送出一對金色高跟鞋、不合適的話,也可以買本家居設計雜誌,取其附送的 designer lamp,禮物的豐富程度,絕對讓我吃驚。正因這些禮物如斯浩大,書店更必須在雜誌部特別開闢禮物展示 counter,讓讀者在買書後換領。

韓國人愛讀雜誌,但他們更愛讀的,其實是新詩。大部分書店均會開設專賣新詩書籍的專櫃,韓國雜誌早前更有分析指出,韓劇之所以如此悲悽,某程度上是因為韓國人愛讀詩,習慣了詩中的文藝腔對白和意境。事實是否如此,當然值得商榷。不過,韓國人喜歡閱讀已是不爭事實,各大報章每逢星期六更會撥出四版篇幅,刊載書評和作家訪問。Audio book 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讓經常花時間通勤的上班族能善用時間充實自己。如果你去韓國的話,我會建議你去位處江南或光化門的教保文庫,體驗一下當地人的閱讀文化。

(刊於2008年9月號 MR 雜誌)

Tuesday, September 02, 2008

《快樂小小姐》


當電影公司宣傳人員打電話來叫我看《快樂小小姐》(Happy Go Lucky)優先場時,她不忘自嘲電影最適合她這類中女看。年紀其實不算大的這位宣傳人員,更告訴我今時今日一過25歲仍無感情著落的便已是「中女」,著實令我驚訝。根據這個標準,《快樂小小姐》的女主角就註定是香港人眼中的「中女」,而這部電影,也正好為我們的「中女」 念來個大平反。

由《秘密與謊言》走紅的英國大師級導演邁克里Mike Leigh執導的這部喜劇,故事中的主角阿寶是一名樂天知命的小學教師,對於一切人生問題均一笑置之,難得糊塗,如果以九型人格理論分析,她就是徹徹底底的7號型,人生但求快快樂樂,無謂多想。當阿寶決意學車時,冷不防遇上神經質兼個性偏激的教車師傅史葛,對阿寶漸生好感的史葛,卻因阿寶與透過工作認識的社工添發生戀情而妒火中燒,阿寶當然一於少理。看完電影,我只是在想,中女,究竟是以年齡還是心態來區分?像阿寶這種性格爽朗甚至帶點楊千嬅傻大姐式個性,沒有愛情也能活得自在,完全忠於自己的中女,一樣可以開開心心,相比那些20出頭便已機關算盡,希望嫁給有錢人從此一生無憂,比「中女」更「中女」的女孩,阿寶實在可愛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