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9, 2009

《變種特攻狼人外傳》


當年看X-Men大結局,電影公司表明不會再推出任何後續篇,但既然票房和觀眾反應都是如斯熱烈,如意算盤當然也要繼續打,讓X-Men以近年荷里活大熱的前傳方式繼續承傳。

和以往數集不同,今集的敘事焦點落在狼人身上,解構他如何發現自己的異能,如何和兄長由並肩作戰到反目成仇,如何和女友被迫分離。打打打打打。由一開始到終結,整部電影都是以打掛帥,當然,動作場面設計非常流麗,CG特技也很出色,如果你愛打機的話,更可把電影當成是一場遊戲示範,牌王與狼人及他的哥哥 Victor對戰,更是 game味十足。

不是說CG有罪,作為娛樂官能片,《變種特攻狼人外傳》絕對合格有餘兼毫無悶場,只是奇怪之處是當我一直在看的時候,卻漸漸發覺狼人面目模糊,原因不是因為對上一部 X-Men已有數年之久,而是當我愈看他時,卻發現他和其他 Marvel系列的英雄十分相似:不認同國家體制、心愛的人被殺、然後踏上復仇之路,一切在預計之中但又不會讓你覺得悶那種。只是和 X-Men相比,思想層面卻不及前幾部出色。X-Men之所以吸引,是因為它涵蓋了非常豐富的政治意涵,X-Men一眾變種人被社會視為異類,被主流排斥,想融入大眾但卻困難重重,甚有反映社會少數族群處境的況味,大大增加了變種人的閱讀層面和思想空間,然而本片卻較微觀,把焦點放在個人起跌,讓狼人成為獨當一面的悲劇英雄,少了宏觀視野。

原本因為異能而被招募當特種部隊的狼人,抵受不了終日殺戮的噩夢,繼而辭職,但卻反被組織追殺。他的軍官好戰而且野心無限,更認為要保衛國家便必須先發制人,言論甚有當年布殊的味道,算是對美國人以自衛為名反成侵略者的行徑的諷刺。影片也加入了韓裔男星 Daniel Henney 飾演 Agent Zero,但卻始終仍是負責行行企企,負責成為被狼人戲弄的蠢蛋。片中狼人長生不死,但如果不死的代價是失去記憶,那又應該如何自處?這種生不如死的痛苦,倒是讓人觸動,說不定這橋段會成為下集的素材。

《永久居留》


To strip, or not to strip. This is the question. 不過,對於《永久居留》的導演雲翔來說,裸露,根本不應該是問題,對裸露產生疑問的,其實只是觀眾和影評人。上回他的處女作品《無野之城》鬧得滿城風雨,即使影片成績不算特別優異,但我卻認為電影極具社會意義,尤其是當電影海報因一名巴士乘客懷疑男主角沒穿褲,而令巴士公司勒令回收巴士站所有廣告,這種荒誕事本身已是 drama。

因此,這次雲翔的《永久居留》繼續歌頌男體,先別談究竟有沒有需要裸體這討論層面,我已很佩服他那種不肯妥協,跟主流對著幹的精神。老實說,上回看《無野之城》,雖然覺得雲翔其志可嘉,但電影既要談棒球又要說同志情誼,顧此失彼,今次的永久居留,雲翔融入個人經歷,在主角愛上直男的主線上,旁及他對人生和死亡的看法。或者這次雲翔說的某程度上是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因而令命題更加直接明確,也令劇情變得平順,和上部作品相比,更有進步神速的感覺。片中裸露場面固然少不了,但已比《無野之城》來得自然得多,少了為露而露的賣弄。

電影由主角雲海小時候在內地與祖母相依為命開始,繼而描述他對自己性取向的認知,和家人的關係,以及不同的戀愛啟蒙和經歷。雲翔這次找來邱禮濤掌鏡,更到多個海外國家取景,攝影和美術都花了不少心思,講故事的技巧也比之前圓熟得多。雖然雲海和男友到日本泡溫泉度假的戲分甚有《非誠勿擾》式的旅遊特輯況味,但也無傷大雅。影片最動人的除了是似有若無的同志情,還有雲海與男友母親的相處相知。男友母親的離世,映襯新光戲院和一切香港舊物的消逝,貫徹雲翔的本土情懷。片中雲海經常因為命理師說他活不過30歲,令他反而活得更積極,最終他逃過劫數,活得長命,欣然面對和擁抱死亡。生命這樣開了他一個玩笑,是祝福還是諷刺?戀愛或死亡,同樣都是無法掌握。愛,可能比死更冷。或者,對雲翔來說,人生中的「永久居留」,只是一種理想中的狀態。

《赤色風暴》


火紅年代總是浪漫的。對於60年代的歐洲大學生來說,共產主義之所以令他們趨之若騖,正是出於一份過份天真,甚至可以說是因為無知而引伸出來的浪漫。《赤色風暴》以60年代席卷歐洲的學運為背景,堅信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世界,行徑類近日本赤軍的 RAF 組織成員打劫銀行、綁架領事館職員、甚至騎劫客機、一切只為推翻他們眼中腐敗無能的資本主義體制,企圖用極端暴力的手段改變社會,然而問題是他們究竟有沒有想過一旦社會真的能被他們改變,他們能確保自己不會成為體制的一部分,仍能保持他們的崇高理想嗎?

對於他們來說,答案當然是未知,因為他們根本可能沒有想過。片中的 RAF 成員這邊廂搞共產革命,那邊廂倡導嬉皮式的浪蕩生活,一頭栽進胡志明和哲古華拉的偶像崇拜,到中東恐怖分子陣營訓練,無視軍紀,甚至把軍營當成天體營。當中的熱血和無知,註定是年少輕狂的專利。電影片長兩個半小時,當中夾雜不少新聞片段,加強電影的紀實味道,頭半小時電影已以非常密集的槍戰、打劫、越獄等刺激場面吸引觀眾,然而故事對人物的描述卻並不深刻,個個角色都幾乎一樣,全都是為理想而戰的盲目信徒,卻沒想過理想可能會是一場騙局。中後段RAF 一眾成員被判入獄,審訊和監獄場面來回穿插,但卻過於重複及緩慢,欠缺應有的張力。RAF 的第二代成員為營救前輩而劫機,也甚有純為營造氣氛和動作場面之感。導演花了不少心力重構70年代的德國社會,資料搜集也極為認真,只是面對大量史實和資料時卻稍嫌吃力,處理繁雜人物時更顯得蜻蜓點水。

看著片中聲援胡志明的海報和哲古華拉的真實片段,我更覺當年的共產主義原來早已被浪漫化和神化。沒有經歷過共產政權的新生代聲嘶力竭誓要解放宇宙,說穿了還不過是葉公好龍,就像早前說六四事件其實是被傳媒誇張渲染的港大學生會會長。無知和傻,確實是他們的專利。

《神鎗手》


如果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的話,那麼《神鎗手》則一如所有英雄類型電影一樣強調陽剛,女人本來就應缺席。有趣的是,林超賢在打造這個百分百硬朗的男性世界時,也加進了幾個和男主角緊扣的女性角色,而我最感興趣的,倒是既然這些女性角色佔戲不多,對劇情的影響也未必重要時,為何電影仍特意作此安排?或許,這正是因為林超賢和編劇吳煒倫希望在過度男性化的劇情中,加入一點綿軟的感情,令角色性格和層次更加豐富。

我以女性角色和她們與片中一眾猛男鎗手的關係開始,無非就是希望在非常典型的《神鎗手》中找出一點有趣的脈絡。說電影典型並非貶義,相反,林超賢的厲害之處,在於對警匪類型電影有獨特的洞察,而且拍起來節奏明快,毫不拖沓。《神鎗手》的片長是最標準的個半小時,對愛看動作片的觀眾來說絕對能過足癮。片首的夜晚村屋鎗戰,帶出神鎗手在執行任務時的果斷和決策力,同時透過任賢齊飾演的隊長解釋有關鎗手必須注意的技術性資料。片中的集體受訓場面實況味濃,令我想起他數年前的作品《重裝警察》。不同的是他這次希望為劇中人物注入些許性格,把範圍由集體收窄成三個男人。

任賢齊在片中飾演表面正直的隊長兼教官方克明,但原來背後有一段連自己也原諒不了的過去;陳冠希貫徹他的浮躁戲路,飾演有才華但心高氣傲的O 仔;較有發揮的反而是亦正亦邪的黃曉明。因為一次任務中的意外,令他飾演的最 top 神鎗手凌靖前途盡毀,甚至因為方克明的假證供而落入萬劫不復的下場,令他變得憤世嫉俗。方克明與凌靖及O 仔的關係亦友亦敵,甚有男人之間既互相依存互相欣賞卻又同時互相排斥的微妙 bromance。方克明那有自殺傾向的前妻、O 仔那個出場一分鐘的女友,未必對劇情起了甚麼重要作用。真正顯出俠骨柔情的,反而是因不能接受妻子意外身亡而幾近瘋狂的凌靖。他對亡妻的思念和深情,暗地裡正好呼應著林超賢前作《証人》中的張家輝,鋪排未必十足,但卻足以讓人無奈。

Monday, April 06, 2009

《新宿事件》


我喜歡爾冬陞,因為在他的電影裡,我總看到深厚的情感。然而,我也同時有點怕爾冬陞,怕他在電影中經常無端的加插一些格格不入的說教內容,令原本非常順暢的鋪排突然變得像教育電視,就像當一眾華人在被日本人歧視,被黑幫分子稱為支那狗時,態度開放思想進步的日本黑幫老大會突然嚴斥屬下,並教育他們,指出新宿在戰後本來是一片廢墟,全靠華人的力量重建,痛斥他們的無知行為,令對白因為要灌輸訊息而變得不自然。

《新宿事件》可說是爾冬陞四年前《旺角黑夜》的一次另類延續,同樣都在描述內地人在陌生的環境裡掙扎求存的故事,只是當年闖蕩香港的內地殺手和妓女,換成了今次在東京謀生的華人黑幫。一眾內地黑市移民飄揚過海,為的是尋求更好的生活,然後,因為生存,他們被迫放棄自己原先的夢想。

成龍在片中飾演本來只想平靜生活的鐵頭,到東京打算尋找昔日女友,卻發現她已嫁給日本黑幫老大。鐵頭誤打誤撞被推舉成連自己也沒想過的黑幫大佬,但他卻仍堅持屬下不可觸碰毒品,也就是說,當黑幫沒問題,但不能碰毒品。吳彥祖飾演的阿杰本來性格溫純,但卻因為無辜被斬而性情大變,最後走上販毒之途,然後不得好死。命運對他開了一個大玩笑,而電影也同樣暗藏教訓,希望讓人明白販毒帶來的悲慘下場,警世程度與爾冬陞前作《門徒》不遑多讓,延續他一貫以片載道的寫實風格。

電影全部在東京拍攝,極有實感,而街頭鎗戰和黑幫圍剿等場面也很有張力。或許是爾冬陞太過希望追求真實感,片中的打鬥場面都非常暴力,吳彥祖被斬手,以至後段死時的情景都血腥得令人難以招架。鐵頭為了上位而殺日本黑社會頭目,情節鋪排卻流於簡單。成龍近年飾演落難英雄,很能拋開自己過往的包袱。不過,當一切血腥和暴力最終化為無有,爾冬陞要問的,其實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當本來處於邊緣的人得到權力,他們會否變成當年欺壓他們的當權者?說到底,《新宿事件》的題旨,探討的還是人性中不能被輕易解答的灰色地帶。

《舞吧!昴》


四平八穩是不是罪過?未必。至少我在看《舞吧!昴》時,沒有試圖看錶,也沒有覺得甚麼不妥。《舞吧!昴》改編自日本漫畫,內容描述自小便有芭蕾舞天份的女孩昴,如何憑著自己的努力奮鬥,最終發揮所長,成為出色的舞者。和一般勵志片不同的,是她不是那種只能靠後天努力來彌補先天不足的普通人,相反,她本來已經有天賦本錢,成功幾乎是必然的,只在於她怎樣行和怎樣到達目的地。

勵志片要具備的元素,《舞吧!昴》其實都已經有齊。電影以芭蕾舞為題材,但卻不是《Billy Eilliot》,因為主角昴並不像Billy Eilliot般連學芭蕾舞都怕被人笑,學舞過程中也不見得有什麼特別的苦難。相反,因為亡弟的緣故,令她更堅決學舞。昴的弟弟本身也想學舞,但卻因病過世,昴天才橫溢,但開頭卻因得不到點化而被芭蕾舞導師苛責,同樣有跳舞才華的兒時同伴兼友人對她既羨慕又妒忌,全都旨在令昴激發鬥志。最典型的,還是昴在學舞過程中,還因籌學費和生活費而像游龍戲鳳中的舒淇一樣,在夜總會當跳舞女郎,當中當然也不乏由桃井薰飾演,行為大癲大肺,內心卻溫柔無比的夜總會老闆娘,負責鼓勵昴奮鬥。因此,當昴接到通知要到海外比賽而要離開夜總會時,以至在比賽中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那種感動和肉緊,也完全是預計之內。

《舞吧!昴》的節奏平穩,雖然所有事情和劇情進展全都經過精密算計,但觀看時總算順暢。李志毅數年前執導魔幻廚房後重出江湖轉戰日本,技法依然圓熟,或者正是這個緣故,令原本可以一早收工的電影仍能繼續留住觀眾。電影由香港電影公司投資,有趣的是當大家對內地市場患得患失之時,電影把眼光放得更遠,找來日本演員之餘,也不忘讓偶像組合東方神起客串唱歌,之後又到上海拍攝舞蹈大賽戲份,似乎希望把電影的規模和視野推演至整個亞洲市場。這種新型運作模式,似乎比電影故事本身更有趣。

《禮儀師之奏鳴曲》


看完《禮儀師之奏鳴曲》,周圍的觀眾都在議論紛紛,問身旁友人在哪一場哭,哪一場最感動。如果,我們真的要以非常港式觀眾的心態,以有幾多感動位來衡量是否值回票價,又或者要像消費指南般圖文並茂地指出幾分幾秒有個必喊位,何時何刻最讓人戚然心動,那我倒是說不出來。看著觀眾興高采烈地談論哪一個位最感動,我卻想來想去也答不出。答不出不是因為電影不感動,相反,我看完電影後仍一直在回味當中的細節,感受當中對生命死亡、職業歧視、社會階級、人生志向、男人之苦、婚姻危機等的反思,而這些都很難以單純一兩個場面來概括。

本木雅弘飾演的大悟,本來是一個躊躇滿志的大提琴手,但其後因為樂團突然倒閉,與妻子一起返鄉,計劃重新開始。失業的他在偶然機會下找到「旅途助理」一職,誤打誤撞下開始了當實情是殯葬助理的禮儀師一職。禮儀師在葬禮時會為死者淨身祈福,而電影也特別安排大悟遇上不同背景的死者和他們的遺屬,藉此帶出他眼中周邊人等對死亡的看法。死亡本來可以很沉重,但導演卻選擇以較輕鬆泰然的態度處理。死者中有愛作易服打扮而未被父母接受,也有家屬在祖母離世後選擇以開開心心的形式送別,觸發了大悟重新認識死亡。

了解和尊重死亡是電影的題旨,但電影的層次卻不只於此,而是透過大悟當禮儀師的安排,反映日本社會對某些職業的歧視。大悟為死人工作,讓死者得以有尊嚴地走完人世最後一程。對死者的尊重,正好反襯著生者的無知和偏見。大悟的妻子和朋友知道他當禮儀師後紛紛與其劃清界線,認為這種工作太卑賤太污穢。看著大悟開頭為了隱瞞妻子當禮儀師一事,每天回家前都到澡堂洗澡洗去屍體味道才回家,我才明白,電影在探討生死的同時,其實也是一部變了奏的男人之苦。因為當了禮儀師,明白死亡的意義,也令大悟開始重新接納拋妻棄子的亡父。透過死亡來參透生命之道,才是影片要帶出的道理。入場時請拋開官能式觀影態度,讓自己靜下來來細味,效果自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