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山楂樹之戀》 感動,因為這是傳說?


在釜山訪問張藝謀,他說他拍《山楂樹之戀》,除了因為被原著感動和喚起自己的成長經歷,也有感當今中國新生代的戀愛觀過分功利,希望藉著本片令年輕人重新發現愛的可貴。聽完這番話我是佩服他的,因為當他明明可以選擇拍攝《唐山大地震》那類保證過五億票房的大片時,他近年卻反而頻頻拍小品,當然憑他的名字電影票房一定不會差得到那裡,但至少我會欣賞他沒有機關算計去到盡。

《山楂樹之戀》以文革為背景,出身反革命家庭的靜秋遇上斯文大男孩老三,靜秋的母親因為怕家庭出身問題令女兒吃苦,明示老三應為靜秋好而放棄感情。張藝謀在處理文革背景時,刻意淡化政治衝擊,靜秋雖說出身反革命,但她和家人卻總算逃過被批鬥的命運。故事蘊含了典型苦情韓劇的元素,純愛,分離,等待,絕症,永別,雖說劇情不難預計,我在觀看過程中也曾有一刻覺得這部片可能由新進導演執導也OK,但想深一層大導演偶爾拍小品也無不可,再說他對細節的經營也令人印象深刻。靜秋潛入老三所住的醫院過夜陪他,兩人在河邊想吻又不敢吻的青澀和尷尬,老三為靜秋洗腳時含淚說出的愛的宣言,全都含蓄而恰到好處。

片中的純愛能打動人,正是因為故事聰明地選擇了以70年代為背景,令這種純真和對愛情的堅貞變得有說服力。新一代謀女郎粙冬雨和男主角竇驍形象也非常切合角色,惹人憐愛,周冬雨也沒有上幾代謀女郎鞏俐和章子怡那種潛藏的霸氣,甜美討好。

老三和靜秋的初戀像白開水般清純,山楂樹苦候的意象也夠動人,弔詭的是無論我們有多感動,最終是否也會理性地認為,愛感動天,全因那是70年代,更確定這種價值已經是有如神話的傳說,只能懷緬?

(將在11月13日明報周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