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到京都賞楓,數年沒去日本,一到關西機場,但見旅遊資訊專櫃上貼了數張韓、日旅遊年的宣傳海報。海報上柳時元和木村佳乃微笑迎客,象徵韓日友好大團結。到達大阪市區,所有地鐵站除了日文外,也英文、中文及韓文齊備。無他,近年韓國和中國內地遊客漸增,旅遊局當然也得順應時勢,加強對韓國市場的宣傳。
我喜歡韓國,但卻並沒有因此而討厭日本,反而認為兩國間既近且遠的文化差異甚為有趣。韓、日兩國向來愛恨交纏,民族性意識超強的韓國人,雖然一面去日本旅遊觀光購物乖乖進貢,但另一方面卻又同時不忘抗議日本聲稱擁有獨島主權。獨島其實是一個無人小島,可說是另一個釣魚台。然而,國土主權這回事從不分面積大小,關乎的還是國體和尊嚴。韓國人向來感情激烈,除了抗議之外,演藝紅星也紛紛走出來支持政府的抗議行動,當中最令人震撼的創舉,可說是實力唱作歌手金長勛的一系列抗爭行動。為了令國際社會和輿論正視主權問題,他更特別自費在紐約時報等全版廣告,堅持韓國才是擁有獨島主權的國家。韓國報章雜誌也紛紛開設獨島問題專版,列出大量史實,證明韓國自古已擁有獨島主權,日本政府也一於闊佬懶理,並沒就這問題作出嚴正交待。
韓、日兩國在國際層面的明爭暗鬥,其實從沒停息。韓國人一方面欣賞日本的進步,在中國興起前,日本更是韓國學生留學的熱門地點,然而,韓國人卻畢竟對日本仍有複雜的情意結,似乎未能忘懷日本對韓國殖民統治留下的瘡疤,令韓國人對日本有著非常矛盾的情感。
裴勇俊在日本有強大的師奶兵團作後盾,在某程度上其實是文化方面的反殖民,以韓流攻佔日本大眾文化。裴勇俊是否如此俊美當然值得商榷,但如果你問十個日本師奶,相信有九個會對他奉若神明,甚至為了探班而不惜經常遠征韓國大灑金錢。韓流在日本大行其道,連NDS 也要推出裴勇俊與你在身邊的韓文教育遊戲軟件,甚為誇張。反過來說,日本現實卻並無任何一個偶像能像裴勇俊一樣,在韓國獲得壓倒性的支持。韓流在日本大熱一片風光,然而近年日本社會卻出現逆韓流的現象,保守之士更認為韓流之風不可長。當然,社會是開放的,韓流也不見得因此而被打壓。日本人拜倒韓流,但卻同時對韓國日常生活文化甚為不解。雖然韓日兩國都極著重階級和禮節,但日本人的淡薄,卻與韓國人的剛烈形成極端對比,也因此而令日本人對韓國人存有一定程度的偏見。近年韓日跨國婚姻日增,坊間曾出現不少以此為題的生活隨筆,大談兩國生活的差異和趣事。究竟韓國人婚後在日本生活較難適應,還是日本人婚後在韓國居住容易不慣?這個問題,絕對可堪玩味。
(將刊於2008年12月號 MR)
Tuesday, November 25, 2008
Monday, November 24, 2008
To have or to be
不是 To be or not to be,而是同樣探討存在與所有的 To Have or To Be。說的是由致力推動韓國文化交流的韓國 Korea Foundation 舉行的當代韓國藝術展。展覽以當代藝術和裝置為主,而負責策展的韓國現代美術館 (德壽宮分館) 館長崔銀珠,在籌備這次展覽時,認為現時韓國藝術家們的作品形式及主題均十分多樣化,而今次參展的10位藝術家,大多是出生於1960-70年代,探討的命題兼顧社會性及個人主義現象。
究竟是先擁有,然後存在?還是先存在,然後擁有?問題未必能在三言兩語中得到解答。鄭然斗、申基雲與朴志勛的作品探討與資本主義有關的議題,反思大眾文化中的快樂、慾望與執著。黃惠鮮、金澤相等藝術家的取向則較哲理化,透過凝視、冥想等意像,傳達存在的概念。個人最深印象的,是黃惠鮮的錄像作品《Being there》,作品從頭到尾只有倒茶的畫面,當中卻暗藏微妙的動作和聲音,甚有禪味。只要細心留意,日常小物一樣可以滿載我們不為意的人生智慧和道理。
究竟是先擁有,然後存在?還是先存在,然後擁有?問題未必能在三言兩語中得到解答。鄭然斗、申基雲與朴志勛的作品探討與資本主義有關的議題,反思大眾文化中的快樂、慾望與執著。黃惠鮮、金澤相等藝術家的取向則較哲理化,透過凝視、冥想等意像,傳達存在的概念。個人最深印象的,是黃惠鮮的錄像作品《Being there》,作品從頭到尾只有倒茶的畫面,當中卻暗藏微妙的動作和聲音,甚有禪味。只要細心留意,日常小物一樣可以滿載我們不為意的人生智慧和道理。
Wednesday, November 19, 2008
《走佬芝娃娃》
我有一位在大學任教社會學,對電影非常熱愛的好友,當他知道我會帶朋友的兒子去看《走佬芝娃娃》時,他頓時露出遲疑的神色,並表明看完電影的片頭,雖未至於反感,但已經對電影有所保留。我估計他抗拒這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電影以一隻高貴芝娃娃流落異鄉,如何由身嬌肉貴的貴族淪為瑟縮街頭的可憐蟲,情節例牌,而且聽起來也頗為反智。入場前我倒對影片沒有特別大的感覺,反正我已能預知電影會以狗女的遭遇,帶出她對自己生活的反省,也知道她一定能在排除萬難後與主人重聚。
看完電影,我發現原來我入場前的假設只中了50%。猜對的部分是狗女 Chloe 確實能與富貴女主人大團圓,但影片卻並沒有如我預期般帶出任何兒童片會有的訊息和容易消化的簡單道理。《走佬芝娃娃》的mentality 非常八九十年代,片首 Chloe 和一眾貴族狗女在泳池旁曬太陽做 spa 嘆 high tea,完全是 Sex and the City 的狗女版。Chloe 因為保姆照顧不周,令她意外流落墨西哥街頭,更被黑幫活捉,幽禁在鬥狗場中。可幸得到充滿正義感的狼狗相助,才能令她化險為夷,兩狗更想方設法,計劃偷渡回美國。最有趣的,是當兩狗在沙漠險被豹圍困時,意外得芝娃娃王國所救,而 Chloe 更因此而回到芝娃娃古文明的發源地。當芝娃娃王國的長老勸 Chloe 留下時,她卻不想尋根,最想還是回到主人身邊。與主人重聚是潛台詞,但最重要的是 Chloe 能重過她那種闊太式生活。要她留在蠻荒古文明世界,當然 no way。
Chloe 在旅程中被騙掉鑽石鍊,更覺悟其實物質之於她還是虛無,然而影片終歸卻還是在歌頌奢華生活,無論Chloe 有什麼驚人領悟,這個流浪異鄉的過程充其量也只是她的一次 exotic 另類旅程而已,說到底,她還只是把民間疾苦看成是異國奇觀的巴閉闊太。Vanity Fair 加 La Dolce Vita 的狗仔版,呈現的是已經過時的奢華泡沫。說不定 Chloe 住的那間屋,原來是次按風暴下的犧牲品。
看完電影,我發現原來我入場前的假設只中了50%。猜對的部分是狗女 Chloe 確實能與富貴女主人大團圓,但影片卻並沒有如我預期般帶出任何兒童片會有的訊息和容易消化的簡單道理。《走佬芝娃娃》的mentality 非常八九十年代,片首 Chloe 和一眾貴族狗女在泳池旁曬太陽做 spa 嘆 high tea,完全是 Sex and the City 的狗女版。Chloe 因為保姆照顧不周,令她意外流落墨西哥街頭,更被黑幫活捉,幽禁在鬥狗場中。可幸得到充滿正義感的狼狗相助,才能令她化險為夷,兩狗更想方設法,計劃偷渡回美國。最有趣的,是當兩狗在沙漠險被豹圍困時,意外得芝娃娃王國所救,而 Chloe 更因此而回到芝娃娃古文明的發源地。當芝娃娃王國的長老勸 Chloe 留下時,她卻不想尋根,最想還是回到主人身邊。與主人重聚是潛台詞,但最重要的是 Chloe 能重過她那種闊太式生活。要她留在蠻荒古文明世界,當然 no way。
Chloe 在旅程中被騙掉鑽石鍊,更覺悟其實物質之於她還是虛無,然而影片終歸卻還是在歌頌奢華生活,無論Chloe 有什麼驚人領悟,這個流浪異鄉的過程充其量也只是她的一次 exotic 另類旅程而已,說到底,她還只是把民間疾苦看成是異國奇觀的巴閉闊太。Vanity Fair 加 La Dolce Vita 的狗仔版,呈現的是已經過時的奢華泡沫。說不定 Chloe 住的那間屋,原來是次按風暴下的犧牲品。
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奪標》
傳統功夫片大多在武打之餘,加入民族意識,振奮國人心志。李小龍年代的功夫片大多以抗日為背景,重點是勉勵長期積弱的中國人,令大家意識自己不再是東亞病夫。徐小明當年本身也是武打紅星,或許正因如此,令他對這類武術電影有著不可割捨的情懷,索性親自出馬,希望重拾當年武打片的神髓。為了忠於類型,徐小明也同樣把《奪標》背景設定在三十年代,只是他也懂得與時並進的道理,讓影片的 message 來個大變焦,談的不再是國仇家恨,而是非常切合今時今日的奧運熱潮。舊日功夫片的民族大義,換成了今天全民練武,爭取參加奧運的眾志成城。
既然要眾志成城,激蕩人心的大場面絕對少不了。觀眾在座位扣好安全帶,情緒隨即被歡樂滿東華式的街頭賣武大匯演牽動,然後再來個放奧運五環煙花作結,完全是奧運開幕禮的另類濃縮變奏。久違了的張衛健出戰大銀幕,雖然打戲不多,但仍能見其功架。他飾演的張鳳生性搞笑,終日插科打諢,雖然部分 gag 略嫌過時 (從另一角度看,是對過往功夫喜劇的懷舊?) ,但他的演出也算滿意,頗能壓台。一眾街坊也各有特色,充當緩衝武打場面的喜劇枝葉,而當中 Mario Cordero 飾演的賣雞阿嬸更極有喜劇感,成功突圍。街坊小區為抗土豪而團結齊心,setting 和鋪排都甚有周星馳功夫的影子。持平點說,徐小明的動作設計絕對精彩,于榮光和李暉也打得漂亮,各派弟子對打時,影片也加入對螳螂拳和鷹爪功的解說,形式上也是對傳統功夫片的致敬。
影片多次強調武術與體育並行,也特別加插黃翠如和吳天瑜兩個長跑運動員由互鬥到互讓的副線,深化尊重體育精神的題旨。本來,以影片載道並沒什麼問題,然而當片末張衛健的超級流淚大頭 close up 配上字幕描述中國人多年來在奧運的奮鬥歷程及2008京奧鳥巢盛況時,實在硬銷得令人不知所措。沒有濃烈愛國熱情的觀眾,還是把焦點放在精彩武打上好了。
既然要眾志成城,激蕩人心的大場面絕對少不了。觀眾在座位扣好安全帶,情緒隨即被歡樂滿東華式的街頭賣武大匯演牽動,然後再來個放奧運五環煙花作結,完全是奧運開幕禮的另類濃縮變奏。久違了的張衛健出戰大銀幕,雖然打戲不多,但仍能見其功架。他飾演的張鳳生性搞笑,終日插科打諢,雖然部分 gag 略嫌過時 (從另一角度看,是對過往功夫喜劇的懷舊?) ,但他的演出也算滿意,頗能壓台。一眾街坊也各有特色,充當緩衝武打場面的喜劇枝葉,而當中 Mario Cordero 飾演的賣雞阿嬸更極有喜劇感,成功突圍。街坊小區為抗土豪而團結齊心,setting 和鋪排都甚有周星馳功夫的影子。持平點說,徐小明的動作設計絕對精彩,于榮光和李暉也打得漂亮,各派弟子對打時,影片也加入對螳螂拳和鷹爪功的解說,形式上也是對傳統功夫片的致敬。
影片多次強調武術與體育並行,也特別加插黃翠如和吳天瑜兩個長跑運動員由互鬥到互讓的副線,深化尊重體育精神的題旨。本來,以影片載道並沒什麼問題,然而當片末張衛健的超級流淚大頭 close up 配上字幕描述中國人多年來在奧運的奮鬥歷程及2008京奧鳥巢盛況時,實在硬銷得令人不知所措。沒有濃烈愛國熱情的觀眾,還是把焦點放在精彩武打上好了。
Wednesday, November 05, 2008
《烈日當空》
從報上讀到資深影評人湯禎兆對台灣電影的論述,當中他提到台灣近年青春電影大多離不開純愛和同志題材。既然青春片的受眾主要都是消費力最高兼最肯花費的年輕人,無添加純愛能吸引人似乎也是意料中事,只是香港式的青春從來不能像台灣或內地電影那樣,可以很 personal或只關乎情感瓜葛。港式青春,總是和社會的陰暗和家庭問題掛鉤,《烈日當空》刻劃的,就正是一眾香港青少年面對的典型問題:黑社會、索 K、援交、前途、問題家庭,甚至連非常香港特色的新移民母親也有所觸及,覆蓋層面甚為全面。
執導這部電影的麥曦茵只有23歲,以拍攝第一部長片來說,成績已算不錯。電影開首的節奏輕鬆明快,先行交代七位好友的關係和背景,再穿插各人不同的問題。七人的成長背景各有不同,但全都和家庭關係疏離,而電影的調子也由原先的輕狂逐漸過度,演變至片末的沉鬱無奈。青春的躁動和不安只是外在的包裝,到火車軌旁的水管大聲呼喊也其實只是例牌的處理。片中主角的獨白不斷強調自己不希望為明天打算,對世事不再 care,也似乎有點突兀。導演最想探討的,似乎是生命與死亡的課題。為了強化這個題旨,電影更特別安排在象徵希望的新年倒數中,平行穿插少年打鬥和性愛片段被手機廣傳的少女不堪受辱自殺,加強悲劇氛圍。在打鬥中唯一重傷致死的,正是七個好友中最有理想、以客觀前途來說最有前途的。影片末段更安排中學女生在學校廁所產子後把嬰孩沖進馬桶,然後再描述童黨被尋仇,僅得七、八歲的小孩被斬斷手狂喊媽咪,同樣都悲觀得不得了。
現實是悲觀的,或者正如主角所說,「每一天都有更荒謬的事發生」。《烈日當空》下的青春似乎也註定是一闕悲歌。看著2008年的《烈日當空》,我想起了1998年的《香港製造》,在一眾主角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秋和阿萍的身影。十年過去,青春依舊不安,唯一不同的,是今日的青少年面對的問題可能比十年前更複雜、更痛苦。
執導這部電影的麥曦茵只有23歲,以拍攝第一部長片來說,成績已算不錯。電影開首的節奏輕鬆明快,先行交代七位好友的關係和背景,再穿插各人不同的問題。七人的成長背景各有不同,但全都和家庭關係疏離,而電影的調子也由原先的輕狂逐漸過度,演變至片末的沉鬱無奈。青春的躁動和不安只是外在的包裝,到火車軌旁的水管大聲呼喊也其實只是例牌的處理。片中主角的獨白不斷強調自己不希望為明天打算,對世事不再 care,也似乎有點突兀。導演最想探討的,似乎是生命與死亡的課題。為了強化這個題旨,電影更特別安排在象徵希望的新年倒數中,平行穿插少年打鬥和性愛片段被手機廣傳的少女不堪受辱自殺,加強悲劇氛圍。在打鬥中唯一重傷致死的,正是七個好友中最有理想、以客觀前途來說最有前途的。影片末段更安排中學女生在學校廁所產子後把嬰孩沖進馬桶,然後再描述童黨被尋仇,僅得七、八歲的小孩被斬斷手狂喊媽咪,同樣都悲觀得不得了。
現實是悲觀的,或者正如主角所說,「每一天都有更荒謬的事發生」。《烈日當空》下的青春似乎也註定是一闕悲歌。看著2008年的《烈日當空》,我想起了1998年的《香港製造》,在一眾主角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秋和阿萍的身影。十年過去,青春依舊不安,唯一不同的,是今日的青少年面對的問題可能比十年前更複雜、更痛苦。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