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To be or not to be,而是同樣探討存在與所有的 To Have or To Be。說的是由致力推動韓國文化交流的韓國 Korea Foundation 舉行的當代韓國藝術展。展覽以當代藝術和裝置為主,而負責策展的韓國現代美術館 (德壽宮分館) 館長崔銀珠,在籌備這次展覽時,認為現時韓國藝術家們的作品形式及主題均十分多樣化,而今次參展的10位藝術家,大多是出生於1960-70年代,探討的命題兼顧社會性及個人主義現象。
究竟是先擁有,然後存在?還是先存在,然後擁有?問題未必能在三言兩語中得到解答。鄭然斗、申基雲與朴志勛的作品探討與資本主義有關的議題,反思大眾文化中的快樂、慾望與執著。黃惠鮮、金澤相等藝術家的取向則較哲理化,透過凝視、冥想等意像,傳達存在的概念。個人最深印象的,是黃惠鮮的錄像作品《Being there》,作品從頭到尾只有倒茶的畫面,當中卻暗藏微妙的動作和聲音,甚有禪味。只要細心留意,日常小物一樣可以滿載我們不為意的人生智慧和道理。
究竟是先擁有,然後存在?還是先存在,然後擁有?問題未必能在三言兩語中得到解答。鄭然斗、申基雲與朴志勛的作品探討與資本主義有關的議題,反思大眾文化中的快樂、慾望與執著。黃惠鮮、金澤相等藝術家的取向則較哲理化,透過凝視、冥想等意像,傳達存在的概念。個人最深印象的,是黃惠鮮的錄像作品《Being there》,作品從頭到尾只有倒茶的畫面,當中卻暗藏微妙的動作和聲音,甚有禪味。只要細心留意,日常小物一樣可以滿載我們不為意的人生智慧和道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