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0, 2011

《B+偵探》 還是有鬼好!


驚喜是繽紛的氣球,然而氣球無奈會有洩氣的一天。《C+偵探》當年出世口碑熱烈,我看完後也著實覺得郭富城不再偶像。他飾演曼谷唐人街的滑頭私家偵探,穿上那花花綠綠的短袖恤衫,小平頭的造型,帶點抵死的小聰明,人物性格立體討好。導演彭順回歸他的發源地泰國拍攝,也盡見他對當地市民風情的深度掌握,巧妙把彭氏兄弟最拿手的靈異元素融入罪案,進而把故事紋理推演至C+偵探自己本身,回溯他的身世,曲折離奇,然而這種靈巧和奇詭,在第二集《B+偵探》中已不見蹤影。

《B+ 偵探》故事同樣在曼谷發生,陳探(郭富城)繼續和他的警員老友查奇案,但上集的鬧鬼元素已不存於今集,凶案依舊發生,但兇手已成立了單純的精神分裂,再加一段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來闡明殺人動機,抹煞鬼怪元素,大抵是因為本片是合拍片,不能有鬼。純以偵探推理片的角度來看,電影提供了足夠的懸念,初段也能轉移觀眾視線,引導觀眾走入謎團,只是稍嫌後勁不繼,癲人張兆輝的角色鋪排也尷尬模糊。

郭富城這次的演出,延續了上集的喜感和人物深度,廖啟智依舊搶戲,二人的友情也生動深刻。全片雖仍在曼谷拍攝,但實感明顯比上集弱,尤其是全體警員全部說廣東話講yes sir,涉案人物以至周邊鄰居全都是華人,都抽空了泰國在地感。

《C+ 偵探》最令人拍案叫絕的陳探身世及他的父母死因這集未解,今回電影也明顯埋下第三集的伏線,擺明要推出《A+偵探》。郭富城 = A/B/C + 偵探,作為系列標誌人物也夠撐場。雖然,我不太明白導演為何要無端安排城城chok 爆出浴,然後給他的裸體定格,把他變成完美雕像。

to be published in Ming Pao Weekly May 14 issue

<報應> 冤冤相報有心無力




冤冤相報何時了是恆常命題,羅永昌執導的報應企圖處理這種宿命倫理題材,但卻令人產生有心無力之感。電影中黃秋生飾演的富商暴躁專制,女兒Janice Man 誤交損友沉淪毒海,最終更慘被綁架繼而撕票。富商要找出真兇,當保鑣的任賢齊忠心護主,誓要為老闆報仇。由綁架到撕票,動機完備但殺機未明。片名所指的報應,似是針對富商失去愛女之痛,但究竟富商做了什麼事而應得如此下場?劇情交代他為起樓而對新界村民迫遷,也見導演對香港扭曲社會現象作出批判的決心。迫人走猛起樓當然不對,但又似乎未去到要得到喪女的報應。導演將片名由撕票(還是綁票?)改為報應自是有其目的,但效果卻不明顯,也令人難以緊扣富商,保鑣與綁匪等如何互為因果。

富商只顧復仇,愈走愈偏,報仇報到迷失自我,或者這就是導演眼中的報應。黃秋生演富商情緒狂放,Janice Man被綁後毒癮發作被綁匪迫吃香爐灰也可以解讀為她企圖突破的決心,任賢齊沉鬱穩重延續他近年陽剛戲路,然而最大亮點卻原來是久違了而不再三級的曹查理,以及演綁匪的林利。

電影以黃秋生夢見天空之鏡暗喻他希望尋找心靈安逸,同樣有心無力而未能達到應有意境。我相信羅永昌是有心的導演,但無奈他的電影總常落入不知如何埋尾的困局,也因而令他的作品常有一股濃烈的電視電影味道。

published in Ming Pao Weekly May 7 issue

Monday, May 02, 2011

《關雲長》 不要問,只要打


沒想過,看關公途中我會差點遇見周公。沒想過,原來曹操是一個gag man。《關雲長》找來宇宙最強甄子丹飾演義薄雲天的關公,電影沒有花太多篇幅交代他和劉備的關係,反而著墨於他和曹操的心理攻防,也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來由。關公大義凜然由頭到尾鐵青面色,要甄子丹來演並非難事,妙的是和他雙雄鬥智的曹操找來姜文擔綱,問題便因此而來。甄子丹的義正辭嚴,和姜文那種《讓子彈飛》式的疑似爆肚或 offbeat 形成強烈對比,竟然帶出了無人能料的喜劇效果。

《關雲長》由丹爺和姜文由頭帶到尾,故事主線就是關公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拒絕曹操企圖收服他的詭計。姜文當然有曹操的霸氣和謀略,只是他和甄子丹的對手戲頗有各有各做的感覺。姜文負責搞gag,甄子丹關注的是動作,分工明顯。文戲不多不能說它錯,因為內地觀眾花了80人民幣,一定要打個夠本讓觀眾覺得物有所值。當關公保護即將成為劉備妾侍的綺蘭(孫儷)千里趕路,遇敵殺敵,村落巷戰一場打得著實精彩,叫人亮眼。

電影前半部也交代了較多關雲長的人物性格,鋪排了他對綺蘭的傾慕,但到了下半部所有文場煙消雲散,全部是打完再打再打及再打,打到我根本已經不能分辨究竟和關公對打的是何方神聖,只知道他們全部會講一句“皇命難違” 然後出招。麥兆輝和莊文強二人組合向來劇本綿密,但面對古裝歷史兼動作題材仍稍見乏力,而這也正好令人回想起前《葉問》時代的甄子丹電影:動作與劇情分家,到了最後分成兩條平行線各自推進。《關雲長》動作設計精密,甄子丹也已經收起chok樣。觀眾入場純看動作就好,不要問,只要打。

published in Ming Pao weekly 2010. 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