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30, 2008

《愛。住。巴黎》-- 如果巴黎不快樂


同一杯 café au lait,在巴黎喝和在你公司樓下的 Starbucks 喝,風味注定相差十萬八千里。同樣道理,正因為《愛。住。巴黎》這部電影發生的場景是在巴黎,即使導演並沒有刻意將巴黎典型化或浪漫化,鏡頭也只是平實地記錄一眾主角的日常生活點滴,絕不花巧,我仍然覺得這個故事因為發生在巴黎,因為氣質動人的柯德莉塔圖在片中會繪畫,因為貌似爛撻撻但其實溫柔得很的男主角 Guillaume Canet 是廚師,一切似乎都變得浪漫。

要注意的,是我所說的浪漫,絕非我們一般 perceive 的那種如夢如幻甜蜜蜜。縱然柯德莉塔圖飾演的Camille 和 Guillaume Canet 飾演的廚師 Franck 由最初互相仇視到後來對對方漸生好感,甚至種出情花,故事並不特別新鮮,但當中的細節卻經營得頗有心思,令愛情故事變得更可信和更合理。Camille 本身害怕受傷,喜愛和Franck 一起,享受和他做愛的感覺,但卻沒有勇氣投入戀情,甚至拒絕被愛 (或付出?),直至最後Franck 要離開巴黎到倫敦發展,她才猛然醒悟,二人最後在火車站更言歸於好。Camille 想愛但不敢愛,但最終重新接納自己,重新愿意接受愛。在愛情經歷中自我發現,過程本身已夠浪漫。

《愛。住。巴黎》的主菜是愛情,但其實電影本身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巴黎小人物日記,描繪了在同一天空下的眾生相。本身甚有繪畫天分的Camille 因為生計而當清潔女工,父母早就不知所蹤的Franck 因祖母病重而令他的生活百上加斤,Franck 的同屋主Philibert 想當劇場演員,努力克服口吃的毛病,希望達成理想。就算連 Camille 那些同事,對生活也總有說不盡的埋怨。Franck 也因為每周工作辛苦得不得了之餘,還要聽祖母囉唆而感到煩厭。巴黎的天空下,似乎沒有人是快樂的,人人都是一座孤島。然後,孤獨的靈魂相遇,從友情、親情和愛情中學習互相接納和體諒,學習面對自己。說到底,齊齊整整開開心心才是最重要,就像法文片名 Ensemble c’est tout所指, “together,that’s all”,只要在一起便好。如果在巴黎的話,效果注定更佳?

Wednesday, June 18, 2008

《超低能特攻隊》


當編輯告訴我,令我看得賞心悅目的文雀將由我隔鄰的兩位前輩友好操刀時,我登時發現自己陷入兩難,因為可以選擇的,就只餘牌面及可觀度都不相伯仲的《無野之城》和《超低能特攻隊》。本來,我可以湊湊熱鬧,寫寫因演員發表敵視同志言論而引起軒然大波的《無野之城》,但當一部本應是體育片的電影變成「睇肉」片後還繼續自我沉溺時,我寧可寫寫擺明車馬無聊低俗但至少 honest的《超低能特攻隊》。

一如之前的《 Scary Movie》、《Date Movie》 以至《Epic Movie》,《超低能特攻隊》玩的同樣也是荷里活的例牌 genre,而今次被玩的就正是一眾 Marvel 系的 superhero,蜘蛛俠、青蜂俠、神奇4俠以至 X-Men,全部都以極度低能的狀態現身。最抵死的,是影片不但拿英雄角色來玩,甚至索性把霍金刻劃成淫蟲一名、再找個跟 Tom Cruise 有七成相像的演員,重演他上電視訪問節目時發癲失控的經典一幕。也正如 Scary Movie 等同系作品,《超低能特攻隊》這類電影是極度典型的 popcorn movie,觀眾入場前也知道電影大賣 sex jokes,最希望的就是能在戲院大笑一場後走人,又或者在觀看時與朋友交頭接耳,笑談角色與原著的相似程度,為片中幾乎每幾十秒便出現一次的屎尿屁加有味笑料喪笑。

對於這類東拼西湊的電影來說,劇情從來都不重要,編劇的工作只是度笑位,雖然故事也有玩蜘蛛俠和 Mary Jane的感情線,但最終當然變成只是得啖笑的鹹濕鬧劇。當然,有味笑話其實也可以很好笑,但當影片大部分時間仍停留在玩放屁也可搞五六分鐘時,我便只能說編劇實在太太太懶,反而片中某些無關屎尿屁鹹的無聊 gag ,倒是令自鳴清高的我也忍不住笑。最令我驚訝的,是當我被影片的重複笑位納悶而看錶時,我才發現影片原來短得驚人。所謂八十多分鐘的片長,其實早在六十多分鐘時已經收檔,往後的十多分鐘就只是一堆零碎的類似 NG搞搞 gag片段。散場時我只是無聊地想,如果這部電影在票房大收,那是否意味著超低能,勁搞笑才是觀眾口味所趨?

Thursday, June 12, 2008

《深海尋人》


很有趣,當我在看徐克執導的《深海尋人》時,竟然不其然的想起杜琪峰的《蝴蝶飛》。之所以有這種聯想,是因為兩部電影都是資深的本地男導演涉足愛情類型之作而且兩片也無獨有偶,都以意外身亡的男主角和傷心斷腸仍在人世的女主角之間的思念和痛苦為題,然後再來個穿越陰陽界,男主角化成鬼魂前來人間,安慰歷盡痛楚的女主角,待女主角重新振作後安然離去。

徐克的這部電影據說是數年前拍下的,能和杜琪峰的《蝴蝶飛》有如此美麗的巧合也實屬精妙,兩位拍慣陽剛男人戲的導演刻劃人鬼情,同樣地配上了甚有鴛鴦蝴蝶 feel的文藝腔對白,同樣在片中多番加進委婉過頭的國語主題曲,在描述女性心態時,也同樣有種搔不著癢處,想令你感動卻到頭來帶來令你味如嚼蠟的無奈。

將兩部電影再作比較,《蝴蝶飛》雖然主線不特別感動,但父子情一段倒是令人鼻酸。《深海尋人》也一樣有支線,但支線卻龐雜得有點進退兩難。李心潔飾演的精神科醫生因為未婚夫在潛水中意外身亡而大受打擊,繼而要調查真相,找回因極度悲傷而失去的記憶,途中卻又殺出張震飾演的精神病患者,中途再加李心潔回歸見鬼式的官能恐怖,以及因潛水意外枉死的女鬼枝節,眾聲喧譁。浪漫、恐怖、懸疑、詭秘全部有齊,但加起來卻令影片失去平衡。

《深海尋人》最令我感到興趣的,除了是和《蝴蝶飛》的微妙連結外,還有那徹頭徹尾豁出去的內地視角。一如所有打進內地的港產片,深海尋人雖然觸及鬼神,但在影片結尾也要來個以正視聽,講明之前主角看到的原來全是幻覺,強調鬼神只是人心所想。當然,這部電影主打的其實是內地市場,所以鏡頭下的香港也竟然 exotic 得有點令人驚訝。幻彩詠香江加煙花維港,半山行人電梯加SOHO,絕對可以成為內地觀眾的旅遊指南。港產導演的內地視角,反而為電影增添不少趣味。

禍從口出


初和韓國友人見面,你可能會遇到一個令你感到十分尷尬的場景。當你跟新認識的韓國友人互相介紹完名字或者工作類型之後,他很可能會突然問你今年貴庚,殺你一個措手不及。如果他沒有問你的話,那就很可能是因為他知道你是外國人,不將韓國人的那套應用在你身上,又或者,他可能已從你其他朋友或途徑得悉了你的年齡虛實,不用再查探。

韓國人之所以一見面就要問你年齡,並不是因為他特別八卦,或者他要粗暴地侵犯你的私隱,而是他要知道究竟應該怎樣和你說話。韓國雖然已晉身為高科技先進國,但骨子裡卻仍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長幼有序兄友弟恭絕對少不了。韓國社會對輩份和階級的重視,更活生生地反映在日常語言當中。韓文中的動詞語尾和結構全部都得因應受話者的輩份而作出相關調整,對於初學韓文的外國人來說,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事無大小都以最禮貌的語尾 im-ni-da作結,以免得罪人而不自知。

正因韓語的分敬語及普通用語等不同類型,身為韓國人,早就習慣了在這種複雜的語言系統裡遊移。一見面便要問你年紀,目的正是要知道究竟對你應該用敬語還是普通用語。哪怕對方只是大你一年半載,只要他年紀比你大,你都得用敬語。在辦公室裡,稱謂和用語更是壁壘分明,不得差池。資歷或職位比你高的,對他說話時當然要用敬語,而且稱呼他是不能直呼其名。我們常常習慣用英文名來稱呼上司,但如果人在韓國,你就得稱呼他的職銜,稱他為金課長,李室長,又或者直接稱呼對方為課長 nim (尊稱) ,如果你對上司用錯了只適用於朋友之間的動詞語尾,後果絕對不堪設想,哪怕你事後道歉,他也會認定你是故意對他不敬,不分尊卑。

對於不習慣繁瑣敬語系統的我們來說,韓國人對敬語的執著總是讓人驚訝。上月在首爾吃午飯,某位食客因為不小心將咖啡濺在老闆娘身上而發生爭執,兩個熟女互相數落之餘,老闆娘更指控食客竟然膽敢對她說半語 (只適用於朋友或輩份比自己低的人) 而非初次見面時應用的禮貌語,大罵她沒家教,令本來已經怒火中燒的她火上加油,以韓國人的火爆性格,沒有大打出手已是萬幸。無他,當連睡覺或者吃飯這些詞語,在對著長輩說時也可幻化出另一個徹底不同的動詞時,你就會明白韓語語言系統的千變萬化。如果你不太懂韓語,那就記得事事敬語,以免禍從口出。
(本文將刊於MR 雜誌 7月號)

Monday, June 09, 2008

恒豐中心


如果有日位處佐敦的恒豐中心結業清拆,我想我會有點不捨。不捨得的原因,不在於我喜歡在那兒購物。相反,我根本記不起我上次在那兒購物已是什麼時候。2008年的恒豐中心,結構和20年前我還是小學生時沒有兩樣。在裡面隨意逛逛,才發現當中的店鋪感覺原來也跟從前分別不大,名將洋服、Sanrio、中價土炮boutique,反而為這個商場帶來連鎖式商場以外的選擇。

還記得小時候,來到佐敦的話,我總愛到恒豐,因為那年代的恒豐已具備今日大mall的雛型,更何況,它是當年少數在連接地鐵站出口,不用日曬雨淋便已可抵的商場,很有都會感覺。某一年的聖誕,我曾和父親在地庫的 Pizza Hut 吃平安夜晚餐。20多年了,地庫的餐廳早已撤離,沒有變的,是那帶點 raw 味的磚墻,以及沉澱在內的兒時零碎回憶。

Thursday, June 05, 2008

《魔幻王國:卡斯柏王子》


究竟《魔幻王國:卡斯柏王子》和《魔戒》三部曲有何異同之處?對這類兒童歷險文學深感興趣的 fans,相信可以寫十頁 A4 紙來告訴我兩個系列的種種特色。由於我早已告別天真歲月,這類打得天昏地暗的驚險故事,對我來說其實已無甚感染力,甚至有點千篇一律。不過,《魔幻王國:卡斯柏王子》,因為作為一部合家歡娛樂片,它其實拍得不差,奇幻場面甚至比上回《魔幻王國:獅子‧女巫‧魔衣櫥》更佳。更何況,這次第二集找來了一個飾演主角卡斯柏王子的青靚白淨又帶點拉丁味的 Ben Barnes,電影海報更索性以他的英姿作招徠,情況就有如當年《魔戒》以 Elijah Wood來俘虜全球觀眾一樣,或者正因如此,才會令我覺得《魔幻王國》是《魔戒》的失散親戚吧。

作為新人,Ben Barnes能否像Elijah Wood 一樣旗開得勝暫時仍是未知之數。小朋友觀眾也未必會理會究竟這位英雄王子姓甚名誰,最重要還是場面夠驚心動魄。彼得、艾文、蘇珊和露西回到被邪惡的坦摩族人侵佔的納尼亞,坦摩族大帝更因希望擁立兒子成為王子而下令追殺王位繼承者卡斯柏王子。彼得等四人與他並肩作戰,希望擊退黑暗勢力。在刀光劍影之間,我更有興趣看及解讀的,反而是片中的宗教意識。

早在第一集《魔幻王國:獅子‧女巫‧魔衣櫥》中,很多影評人已將獅王阿斯蘭解讀為上帝。只要人們信靠他,他就會為我們作指引,情況就像當日以色列民出埃及一樣。有趣的是今集的宗教意味似乎比上回削弱了不少,獅王也不像上集般關鍵,令影片的論理性減低,娛樂性相應提升。畢竟上集是一個徹頭徹尾充滿宗教意味的故事,主角們也在歷險過程中學會了愛和生命價值,但今集倒是典型的歷險電影,而且主角們仗賴的也是自己的信念,而不再是對獅王的仰望。或者,正如片中獅王所說,things never happen the same way twice。本片被外國教會指其淡化了原著的精神,因解讀而來的爭論,比影片本身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