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5, 2009

《聽說》:台灣獨有情懷


必須承認,我對台灣電影,尤其是台灣近年復興的青春純愛片,從來都有所偏好。《藍色大門》、《盛夏光年》、《夏天的尾巴》、《最遙遠的距離》等等,全部照單全收,不亦樂乎。環顧華語影壇兩岸三地,只有台灣才能拍出真正清新不造作的青春純愛電影,無他,台灣新生代演員總似乎比香港同輩有涵養,甚少那種持靚行兇的俗艷。編劇和導演對這類題材也有實質的生活掌握,不會像香港青春電影般走向兩極,要麼是《獨家試愛》式的爾虞我詐,要麼是獨立電影中憑空想像令人汗顏的作狀情懷,總是少了台灣同系電影的質樸和關愛。

八月底人在台北,碰巧《聽說》剛剛上映,而且口碑滿載,由台灣新進女導演鄭芬芬執導,據報已成今年度最賣座的台灣本土電影,故事為配合九月初在台北舉行的聽障奧運而製作,主角秧秧(陳意涵)獨自照顧立志參加聽障奧運的游泳選手姊姊小朋(陳妍希),在偶然之下與家中經營便當店的天闊(彭于晏)相識,透過手語,秧秧和天闊跨越了溝通的障礙,摸索愛情的可能。天闊為了更了解秧秧而學手語,也因而令他明白了聽障人士在生活中面對的困難。部分場口道理雖然說得太白,但也算適可而止。

彭于晏和陳意涵飾演跨越聽障的情侶,演出清新自然,天闊經常有意無意地遷就秧秧,但秧秧反而因為此而感到不快,正好帶出一般人對聽障人士的過分同情,其實只會變成傷害他們自尊的利器。兩人手語傳情,在明白與誤解之間錯摸,意料之外地感覺浪漫。秧秧和姊姊爭吵的一場,全場只以手語表達,極有張力,有效地在寂靜之中牽動觀眾情緒。導演鄭芬芬向來擅長捕捉生活實感,溫馨細緻。看完電影,我更覺這類動人的小品,根本不可能在物慾橫流的香港出現。單看香港新生代男女演員那股以無腦為傲的靚模式氣焰,已註定他們只能在MK永久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