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6, 2007

《異獸戰2》


必須承認,當我月初在戲院看到《異獸戰 2》的預告片,看著小鎮上的人們因為異形和鐵血戰士齊齊在地球開戰而遭殃,畫面上顯示著小鎮人口不斷下降時,死剩數十人時,我只是在心想,希望不會是我吧。別誤會,我沒有那麼投入,以為自己是戲中的人類,希望逃過異獸追殺,我只是希望我不會被抽中寫這部電影的影評。怕寫這類型電影的原因不在於我抗拒怪獸片,而是要為這類劇情永遠排在導演 to-do list 最後,殺殺殺殺殺行先的電影評論,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當異形遇上鐵血戰士,情況就有如兩間唱片公司一起推出精選碟,作為觀眾,總會歡迎之至,覺得抵食夾大件。更何況,今集最搶鏡的還有由異形和鐵血戰士異變而成,遺傳了異形的骨格、濃酸血液、蠍子鞭尾和口部雙重構造,以及擁有鐵血戰士的顎骨和無敵髮型的Predalien。不過,無論有多少變種,各種怪物怎樣進化,對觀眾來說也不是最重要的,反正入場觀眾也不會人人都記得多年來《異形》系列的演化,也未必留意到 Ridley Scott 和 James Cameron 執導《異形》首兩集的風格異同。雖然我對這類官能動作電影有前設的觀影障礙,但或者正因我從來都不是《異形》系影迷,所以我才更好奇一部堪稱經典的電影,經過二十多年來的進化,如何變成今時今日的局面。


《異獸戰2》 和早年《異形》系列最大不同,在於人類的角色和位置。以前的《異形》和《Predator》,至少都讓我們記得薛歌妮韋花和阿諾舒華辛力加,讓我們記得他們如何作為抗敵英雄奮死出擊。《異獸戰2》的劇情更加簡單,一句講完:異形和鐵血戰士在地球力戰,人類玩完。看《異獸戰2》,絕對不需要思考任何劇情。由一開始已是打打打,誰是演員根本無人 care,更別說什麼抗擊異形的英雄了。


沒有了人味的《異獸戰2》,其實更像是一部長達個多小時的電腦遊戲。就動作場面而言,導演倒是交足功課,要幾血腥有幾血腥,當中Predalien 襲擊孕婦,更可說是將這種暴力精神發揮到極致。看著異形和鐵血戰士連環喪打,我只是好奇為何只得86分鐘的電影,會讓我有已經看了兩小時的感覺。要怪,就只好怪我不打機,未能充分領略片中的極度官能快感。看著《異形》系列的演進,最有趣的,莫過於是人類如何放棄了自己,任由怪獸毀滅地球,可能打機時把自己當成異形,的確會比當個人類英雄更型和更刺激吧!

《破事兒》


前幾天和我甚為欣賞,也曾為彭浩翔《公主復仇記》編劇的本地舞台編劇黃詠詩談起《破事兒》,她還未看電影,但早已看過《破事兒》的原著短篇故事集。我和她談起當中的故事,她更直言彭浩翔是香港最會說故事的人。是否全港最會說故事的人,當然各花入各眼,但無可否認的,是彭浩翔對生活的觀察確實有他的一套,而他對細節的留心和微妙刻劃,題材上的天馬行空,也總能令我感到驚喜。

用驚喜來形容《破事兒》是貼切的。有誰會想到聖誕檔期原來除了《投名狀》這部華語電影,戲院已成西片天下?唯一一部100% 以香港為主角的電影,原來就只有這部在云云千萬金元鉅製中鶴立雞群的《破事兒》。當然,破事兒結集陳奕迅、陳冠希、鍾欣桐和 Stephy等一眾年輕偶像,而且透過七個短故事體現不同類型的片種,甚或回應自己的前作。《尊尼亞》中的殺手公司是他早期買兇拍人的變奏和延續;《大頭阿慧》中的複雜女性情誼,不其然令我想起《公主復仇記》。彭浩翔在本片中似乎使盡渾身解數,刻意融入迴異的故事類型和拍攝手法。宣傳標語說電影是七部喜劇組成,但其實當中的大頭阿慧和增值都並非喜劇,但難得能在有限的篇幅中細緻表達動人的感覺和情懷。男性觀眾相信會對《做節》中男人的好「性」而共鳴,《增值》中嫖客與妓女之間的微妙感情也是神來之筆,女性觀眾則會對《大頭阿慧》最有感覺。

《大頭阿慧》之所以好看,除了因為它的結構和故事最完整外,當中彭浩翔對女性心態和女性之間微妙友誼的細膩刻劃,更是令我大為驚嘆,驚嘆一個男人怎能寫出這種細眉細眼的感覺。《大頭阿慧》中的阿琪和阿慧是中學同學,阿琪總覺得自己比架著大眼鏡、性格含蓄,凡事均無主見的阿慧優越,也因而樂意擔任她的人生指導員,甚至鼓勵阿慧跟車房仔拍拖。阿慧意外懷孕,希望阿琪借錢給她墮胎,阿琪卻因要儲錢和男友到日本旅遊而以謊稱自己沒錢。當我們還以為阿慧中途停學,和沒有前途的車房仔奉子成婚,一定會落得坎坷前路時,命運卻為兩人開了一場玩笑。阿琪最終和男友真的去了日本,但卻被負心男騙上床,最後與阿慧一樣意外懷孕。反觀阿慧的丈夫努力發憤,甚至經營自己的車房,兩口子生活美滿。這個故事最觸動我的,是當年阿琪一個自私的決定和對阿慧危言聳聽的建議,到頭來竟成就了阿慧的幸福,受咒詛的竟然是阿琪自己。命運的殘酷和無奈,莫過於此。鍾欣桐飾演大頭阿慧非常稱職,也能活現阿慧的那種天真性格。Stephy 飾演自傲的阿琪不過不失,不過,我估計對她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演戲,而是要她和鍾欣桐一起在片中唱《再見 Puppy Love》。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07

驚人的傳媒

韋史密夫上周來港宣傳《魔間傳奇》,作為傳媒一分子的我也獲安排與另外幾間香港傳媒和新加坡及菲律賓的傳媒一同訪問他及導演與編劇。當我還在盤算應該怎樣問時,身旁某本地潮流雜誌記者率先提問,問導演為何韋史密夫飾演的醫生在空無一人的紐約生活三年,竟然毫無性需要。導演先是來個驚訝表情,然後也不徐不疾,表示他並不認為影片一定要把性拿來渲染。記者聽到答案後似乎意猶未盡,再向導演發功,質疑醫生在片中既然只與狗兒相依為命,會否有想和狗兒做愛的念頭。

天!坐在他身旁的我,當場被他的驚天問題嚇得失魂落魄,反而導演倒是氣定神閑,笑稱他沒意圖也沒需要拍一部那樣的電影。作為香港傳媒,面對同行如此令人震驚的提問,除了感到羞愧,我實在想不到我還可以如何自處。
回想當日早上的記者會時段,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記者總能對演員和導演提出一些他們對影片的觀察和疑問,反觀香港記者,問的竟然是“你們在紐約封街拍攝,中途有沒有路人走出來?”的花邊問題。香港傳媒的素質,難道真的是注定如此低落?

《魔間傳奇》


我們需要英雄,所以我們愛看像《魔間傳奇》這種英雄孤身作戰拯救世人的電影。荷里活的英雄總是能人所不能,在私生活方面更有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永遠完美。近年荷里活愛對英雄作出重重解構,為他們還原應有的人性,加強戲劇衝突之餘,也令觀眾對角色更加同情或投入。在這種大前提下,《魔間傳奇》的熱血醫生Robert Neville 也就成了在這種人性化英雄論述下的典型。

韋史密夫在片中飾演堅持個人信念的醫生。即使可怖病毒來襲,令全紐約陷入極度恐慌,他仍甘願放棄與妻女一同離開疫區的機會,繼續留在瀰漫著不知名病毒的城市,誓要研製解藥。當全城淪為病毒的殖民地,受感染者不是死亡就是便成類似喪屍的怪物時,Robert Neville成了全市唯一的生還者,也是極少數對病毒存有免疫力的生還者。當紐約變成死城,他便和愛犬每日出動,尋找食物,或者在廢棄的碼頭旁打高爾夫球,在絕望中體驗僅餘的生趣。整部電影最有趣的,就是Robert Neville身處的是一座空無一人的孤城,滿載超現實的荒誕感覺。影片開首,Robert Neville 在廢棄的第五大道遊走,晚上怪物出動,他便躲在家中把門窗鎖緊,將自己與外界隔絕,藏在不見天日的世界。他和愛犬瑟縮在沒有水的浴缸裡,鏡頭從高空拍攝,倒是頗有嬰孩回歸母體的味道。

Robert Neville 作為唯一的生還者及抗敵英雄,整件事其實可以很大美國。正因如此,我入場前曾一度擔心影片會是《Independence Day》式的喪打爆破,又或者像本片導演 Frances Lawrence 前作《魔間行者》般,透過 MV 式的拍攝手法和剪接,穿插大量群魔飛舞的驚心場面。可幸《魔間傳奇》並不特別著重上述兩片的所謂賣點,雖然片中也有Robert Neville大戰怪物的場面,但長度也算點到即止。故事的重點反而落在他為何堅持在空城裡埋頭苦幹研製解藥,以及他怎樣面對在孤島生活的處境,就像 Tom Hanks在《 Cast Away》中流落荒島一樣。韋史密夫在片中也能演活這位幾近崩潰的生還者,而他近年也似乎希望擺脫以往的喜劇形象,演出角色性格更鮮明更深入的 human drama。對。《魔間傳奇》雖然有一個很霹靂的中文片名,但它卻不單靠動作特技掛帥。和其他典型外星人鬼怪式電影相比,這部影片更令人心寒的,是人之所以變成怪物,其實並不因外來入侵,而是人類自己造成的醫療失誤。

看著片中荒蕪的紐約,我只是在想,受盡破壞和蹂躪的這座城市,可會是911後遺症的另一種借喻?片末穿州過省遠渡而來的另一生還者 Anna找到守衛森嚴未經病毒污染的小城鎮,又會否是美國人對尋找安全樂土的集體願望﹖美國,它的名字其實是 United States of Agony。就算Robert Neville找到解藥,生存,對美國人來說,還是充滿不安惶惑。

Wednesday, December 05, 2007

《聽說你愛我》


看《聽說你愛我》的優先場前,我在戲院碰到早在香港亞洲電影節時便已率先看了這部電影的朋友,他說電影本身也算感動,但卻令他看得有點不舒服。感動和不舒服,兩種感覺似乎互相矛盾,卻反而令我對這部電影更感好奇。

和所有日本純愛系電影一樣,《聽說你愛我》描繪的都是雖然愛你卻講不出聲的苦澀青春。電影的宣傳重點全都放在這次只當監製而非導演的岩井俊二,全因他已成為了日本電影的純愛系教父,所有純愛電影只要有他的名字,已幾乎可以確保贏得口碑,觀眾也對他的無添加詩意趨之若騖。今回岩井俊二找來新進導演熊澤尚人執導,他的章法和結構雖略嫌凌亂,劇情鋪排也稍嫌冗長,但內容題材卻比預期的殘酷和現實,或者,這就是我朋友所形容的「不舒服」感覺。

《聽說你愛我》的特別之處,在於男女主角市原隼人和上野樹里都不是面容標致,一看便能討人歡心的 eye candy,令影片一開始便擺脫了讓觀眾乖乖投入甜蜜幻夢的前設。樣子可愛但卻帶點 MK 味的市原隼人曾參演岩井俊二前作《青春電幻物語》,這次他擔綱主演,飾演優悠寡斷的智也,對前途無方向、對人生沒想法、對愛情也是採取典型麻甩仔 approach,見一個追一個,甚至日以繼夜跟蹤心儀女生,繼而死纏爛打,強烈希望或迫使對方接受他的心意,行徑確實令人不安。上野樹里在片中飾演的葵也同樣邊緣,喜歡拍電影,性格豪爽,後來到電視台工作也是置身一堆大男人中,常被智也取笑她活像男生。最特別和最奇詭的,是智也原本希望苦苦痴纏的,其實是和葵一起在唱片店工作的同事。葵經不起智也哀求,為他和女同事穿針引線,但卻反而與智也開始一段逾越友情界線的曖昧關係。然後,一如大部分純愛系電影的情節,當智也發現原來葵對他心有所屬時,一切卻已經太遲,令他只能孤身落淚。

熊澤尚人刻劃青春苦戀毫不煽情,很有日本人那種點到即止的民族特性,而且處理角色時也有一種抽離的冷淡。影片中段智也遇到行為怪異,對他一見鍾情的中女,二人關係奇特得來又帶點驚心。最後智也拆穿中女的秘密,中女無奈離去,倒是在病態關係中散發淡淡的痛楚。是的,《聽說你愛我》其實是一部關於痛的電影。青春在痛、愛情在痛,日本的新一代也在痛。痛而不悲,似乎比悲而不痛更殘酷。

Monday, December 03, 2007

林帆 - 今夜 MV

1991年飛圖音樂重要情報
請注意歌詞中“燭光”變了“獨光”

黎瑞恩 - 愛你一定快樂(KTV)

1993年大熱金曲。當年中六的我和同學去 K必點之選。男主角洪楗華的《我失戀,你悲傷》也是當年熱唱得啊。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07

《神探》


對於杜琪峰和韋家輝迷來說,《神探》是註定令人期待的,因為這對「銀河」系長期組合自2003年的大隻佬後便分道揚鑣,韋家輝轉攻《鬼馬狂想曲》、《最愛女人購物狂》等年度賀歲喜劇,而杜 sir 則繼續他的冷冽陽剛。今回《神探》二人再續前緣,難得二人默契依舊,杜 sir 電影常見的暗夜場景及黑色幽默,韋家輝最拿手的人物性格描寫,都能得以巧妙融合,成就這部風格奇詭的作品。

韋家輝筆下的人物向來性格極端,無論是喜劇還是警匪片,主角個性都鮮明突出,備受不同形式的心魔困擾。劉青雲飾演的神探天生能看穿別人內心所想,正如他所說,他有看到別人內心的鬼的特異功能。也正因這天賦異能,令他屢破奇案。他其後之所以被認定是瘋癲,全因他在上司退休之時,突然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作為送給上司的禮物。神探被警隊革職,最後因一宗神秘失槍兇殺案而重出江湖,受苦無頭緒的年輕幹探何家安 (安志杰) 所託而重新調查案件,找出真兇。

劉青雲今回演失常 (相對主流價值觀而言) 神探演技更比以前更盡更放,而片中最值得玩味的,就是他的「失常」,某程度上是一種難得的 innocence。正如在片中他的妻子所言,如果人人在他眼中都是心中有鬼時,那最有問題的,其實可能是本性馴良的神探。影片更將人內心的鬼具體化,找來銀河固定班底林雪、張兆輝和久違了的劉錦玲等飾演嫌疑犯高志偉 (林家棟) 分裂了的本我。神探看到的不再是高志偉本身,而是背後操縱他的七種各自衝突的分裂人格。心魔以人的真實形象出現,倒是令我想起《大隻佬》中緊隨李鳳儀 (張柏芝) 的日本皇軍鬼魂。

《神探》的兇案源自警察暗夜失槍,然後再由找尋失槍的過程牽動曲折離奇的劇情,出發點與《PTU》 有點想像。當神探和年輕幹探在酒樓廁所盤問高志偉,高志偉企圖開脫時,那句「大家都是自己人,自己人為何不信自己人」,簡直就是《PTU 》中任達華著得制度就是自己人的借屍還魂,為影片帶來與杜、韋組合前作互相觀照的趣味。林熙蕾近年擺脫性感花瓶形象,大有成為杜 sir 固定班底之勢,在片中她飾演神探幻想出來的妻子,情緒同樣癲狂,延續了她在早前《鐵三角》中的歇斯底里。難得的是女性在這部陽剛味甚濃的電影中,也佔了頗重要的敘事空間。最有趣的,是片中的神探、嫌疑犯和新進幹探,其實都一樣有分裂了的自我,而當中最冷靜最理智及作出最終決策的,都是女性 (林家棟背後的劉錦玲,以及安志杰背後的谷祖琳) 。或者,男人的陽剛其實只是一種無奈的武裝,為的就是壓抑著潛藏的女性心思和觸覺。

蘇永康Music Video - 讓我暖一些

陽光檸檬茶 - 鄭伊健 (87年).mpeg

1987年的廣告,那份青春情懷,實在令人懷念。

Wednesday, November 21, 2007

TVB

朋友的生日在11月19日,也就是與 TVB 同生。當然,她不是40歲。每年朋友生日時,我都會調侃他,祝賀她和 TVB 一同生日快樂。這一年,她卻在 MSN 中嚴正說明,希望我不要再把她和 TVB 扯上半點關係。是的,有誰會願意和我們這個十年如一日的電視台拉上關係呢?劇集老土保守不說,單是《再會歡樂今宵》就已夠嚇人。本來重播《歡樂今宵》的片段已夠精彩,但節目卻無端安排朱咪咪等一眾當朝藝人重複模仿當年的精彩環節,不好笑之餘,更凸顯今不如昔之感。美好的歲月,還是那個輝煌的 1980 年代。

《安娜與安娜》


詭秘懸疑的音樂下,一個女子在空無一人,略帶陰森的泳池中游泳,然後,她遇到一個不明來歷的女孩衝著她游過來。游泳的不是《藍》的 Julie,也不是《兩生花》雙面維諾尼卡,而是同時存在、樣子一模一樣的安娜 (林嘉欣)。《安娜與安娜》這個片名開宗明義,說的是兩個同樣叫安娜,但卻活在不同空間、相同時間的女子的故事。林嘉欣一人分飾兩角,一邊的安娜是在新加坡生活的硬朗女強人,有一個對她死心塌地但卻沒她那麼世故強悍的男友,但她卻不快樂。另一邊的安娜是上海的溫婉女子,深愛患病失意的鋼琴家丈夫,但卻愛得枉然。

兩個同時間存在的女子的迴異命運,大抵沒有誰會比奇斯洛夫斯基拍得更動人更淒美。林愛華是知道的,所以在安娜與安娜中,兩個安娜同時存在,雖也像《兩生花》般有命定的巧合,但安娜這個角色更值得玩味的,是兩個安娜其實是同一個人的兩個分身。或者你會說,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原來有另一個和你一樣的人存在著,與你一同呼吸,不是更浪漫更詩意嗎?是的。但因為這是林愛華,你就必須接受她的冷冽和對愛情的淡然。

一個人分裂成兩個自身,其實一點也不浪漫,因為自我和被壓抑的本我會同時存在,也就意味著你會看到一個你遺忘了的過去,一個你不想看到,你不想面對不想承認的另一個自己,而這也正是《安娜與安娜》的有趣和令人心痛之處。一個人分裂成兩種極端的性格,但卻同樣得不到快樂,有愛她的人或者有她愛的人,都一樣註定只能顧影自憐,這才是命運的諷刺。當然,撇開一個人能否遇到另一個分裂的自己的邏輯性不提,林愛華在片中想表達的,是一種強烈的二元對立。最有趣的,是除了有如雙生兒分裂出來的兩個安娜,正好和她們身處的城市對應。新加坡的 rigid 和機械化、上海的淒清和落索,映襯著兩個安娜的性格,展現城市與個人性格的關連。

林嘉欣飾演兩個安娜,角色性格拿捏精準,上海安娜在受傷與精神自殘邊緣遊走,新加坡安娜的不近人情,她演起來都毫不吃力。只是影片發展至中後段,當兩個安娜決定互換身分,花幾天時間體驗對方生活的時候,劇情也開始變得凌亂和細碎。影片開了一個充滿懸疑味道的頭,但中後段的氣氛和節奏都未能與初段承接。林愛華的女性愛情觀絕對細膩,但當生活感的愛情遇上較複雜的心理分析,似乎便有點失諸交臂。

Monday, November 19, 2007

Sawadeekrup! 深度遊


曼谷三日兩夜 spa唐人街魚翅燕窩 Siam Paragon無敵喪買,你和我都曾親身經歷。說起曼谷,人人都會有數十個愛上這座天使之城的理由。台灣資深記者官振萱也愛泰國,但她在狂吃狂買之餘,更深入了解這個國家的民風、設計、生活、風景、飲食,寫成這本《搖滾到泰國,彩色的旅程》。最令我開心的,是書中採訪了不少創意廣告人及家品設計師,大談他們的心得經歷。就算你去過曼谷 N次,也一定感到新鮮和興奮。書中還特別收錄清邁的文化及建築散步路線,單在紙上觀看已心曠神怡。還是別想那麼多,快快準備泰國深度之旅,向未去過的清邁進發。Sawadeekrup!

Saturday, November 17, 2007

《拾香紀》


陳慧的小說向來感情細膩,我最佩服的,是她總能透過精悍的文字,非常準確地刻劃人物的性格,寥寥幾筆,即為角色注入莫名的親切和血肉。我雖未曾拜讀她的長篇小說《拾香紀》,但透過舞台劇版的演繹,也一樣能感受她字裡行間的溫柔。透過拾香的眼睛,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家庭的生命和演變,感受到拾香的九個兄弟姐妹的迷惘和失落。連成、宋雲,以及他們的十個子女,全都性格鮮明。拾香經歷了短暫的一生,但正如她所說,她覺得自己很老,因為她經歷了很多。

是的,1974-1996,香港也實在經歷得太多。拾香離世,沒有什麼呼天搶地的肥皂劇式場面,一切都是淡淡然的。舞台版的結尾,連氏一家濟濟一堂,台上響起的是林憶蓮的《願》。如果拾香繼續活下去,如果她和心儀的林佳種出情花,結局會否改寫?拾香對於自己的離去,竟然沒有我們想當然的激憤和不甘。或者,正如《願》的歌詞一樣,「假使一生会没了没完,总有日会如願。」作為別人人生的旁觀者,拾香洞悉世情,卻總是忘了自身,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怎能不叫人淒然?

Wednesday, November 14, 2007

《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


李安說每個人心中都有座斷背山,將這個比喻稍作延伸,其實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座東京鐵塔。日本創作達人 Lily Franky自傳小說改編的這部《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訴說的正是橫跨文化和國界差異的細膩母子情。《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之所以能感動萬千觀眾,全因當中的劇情十分瑣碎。「瑣碎」這個詞語本身並無貶義,能在瑣碎中拍出平實的感動,比驚天地泣鬼神的盲目煽情更為難得。

《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中的東京鐵塔,其實是主角雅也對母親懷念的借喻。雅也的母親含辛茹苦,獨力將兒子撫養成人,雅也長大後把母親從鄉下接到東京生活,當他希望帶母親到東京鐵塔遊覽時,卻已為時太晚,母親已因患癌已彌留人間,最後雅也只能帶著母親的骨灰,在東京鐵塔上完成自己對母親的未了願。影片由雅也小時候開始,由1970年代一直拍到雅也事業有成的今時今日。面對丈夫的以不羈為包裝的不負責任,雅也母親也只是默默承受,寧可自己帶著兒子悄然別去,和丈夫沒有爭吵,沒有哭訴。最難得的,是她似乎從不怨命,面對種種挫折,甚至連一滴眼淚都沒流過。有什麼不開心的事,也總是和姊妹們一起喝喝燒酒,再戴上面具扮鬼扮馬娛己娛人。

或者,我們都渴望有一個像雅也媽媽一樣的母親,因為她性格樂觀,凡事都只為兒子設想,而且任勞任怨。對於兒子,她從不嚴厲,凡事包容。雅也首次離家讀高中,母親靜靜的給他一封寫滿勉勵說話的信,雅也在哭,我們也在流淚。最觸動我的,還是當雅也因自己疏懶而大學留班,打電話給家鄉的母親要錢時,母親先是驚愕,然後還溫柔地問兒子為何不努力,那種百感交集之後的寬恕和諒解,雅也母親的慈祥面容,絕對令我難以忘懷。

飾演母親的樹木希林,一舉手一投足都流露著溫暖的氣息,當她臥病在床,N 年沒見的丈夫專程而來時,我看到的,是她對夫妻情的堅持。雖然,我不明白,也難以理解一個女人為何會對一個拋棄家庭遠走高飛多年的男人仍難釋懷,但當雅也在自己主持的深宵電台節目中點播母親當年初遇父親時的 Quizas quizas quizas,年邁的雙親在病房裡一邊聽一邊無言以對,讓我不勝稀噓。雅也母親的無私奉獻,當然令我打從心底致敬,但我卻真的不明白,為何女人總要背負著當犧牲者的角色?像雅也爸爸那種「男兒志在四方」的男人,會在人生的旅途中覺醒嗎?說到底,對生命最有堅持和擔當的,往往還是女人。這種特質,是上天的恩賜,還是無奈的咒詛?

Wednesday, November 07, 2007

《魔術男》




旺角向來臥虎藏龍,但來到新進導演黃修平手中,旺角卻變成充滿著生機、童趣,甚至純真的場域。魔術男說的是一個兩男一女的青春愛情故事,自小認識的兩個死黨阿希 (徐天佑) 和 Leggo (梁曉豐) 同時喜歡在二手名牌手袋店工作的少女 Wing (楊淇),令三人陷入情感矛盾。黃修平之前執導的首部長片《當碧咸遇上奧雲》,描述兩個小學生在友情與愛情邊界徘徊的掙扎,輕輕鬆鬆不落俗套,今回《魔術男》延續了他對青少年議題的關注和興趣,雖然劇本仍然帶點生澀,但卻流露出一股港片少見的率直和純真,感覺自然而不造作,而導演也能準確拿捏青少年的戀愛觀和心態,刻劃戀愛的茫然,也旁及青少年對理想的追尋和實現。

魔術男最有趣的,是它發掘了旺角的可能性。旺角在片中是青春地盤,但影片所呈現的絕非其他港片中旺角的槍林彈雨刀光劍影。Leggo 在茶餐廳送外賣,經常踏著單車在旺角街頭遊走,送外賣之餘表演魔術娛樂大家,那股單純傻勁,倒是令我想起《甜蜜蜜》裡同樣踏著單車在尖沙咀左穿右插的黎小軍。

魔術,在片中是別開生面的噱頭,是Leggo 追 Wing 時的必殺技,為影片帶來清新創意,也似乎為在電影中被污名化的青少年平反,讓觀眾明白旺角青少年並非全部行古惑。阿希和Leggo 同樣玩魔術,阿希期望將來能成為出色的魔術師,而 Leggo 則只當魔術是遊戲,覺得魔術好玩,對於將來沒打算沒期望。Wing 希望將來能活現自己的設計夢,發展自己的事業,嫌棄 Leggo 的幼稚。最後兩人在分手邊緣醒覺,Leggo 在冷靜期內也好像突然成熟了。和祖母的一席話,令 Leggo 成長了,而祖母安慰陷入苦戀的孫兒,鋪排也算細膩動人。

黃修平擅長在影片裡加入小情小趣,片中的魔術玩意雖然不是什麼驚天絕技,但在青春愛情片中加入魔術元素,也總算充滿浪漫心思。三位主角都將做回自己,表現自然,也令角色更見說服力。Leggo 以魔術追求 Wing 時,一眾經常放學到二手名牌店裡逛的學生妹們努力推波助瀾,倒能打造意料之外的 sweet 感覺。其中一名女生更以流俐日語為 Wing 招呼日本客人,都可見導演為青少年「洗底」的意圖。最難得的,是影片所有角色都非常真實,就算像我這種早已不再十八二十二的觀眾,也好像能在主角身上 recall 自己當年的青澀。同樣刻劃新世代戀愛觀的《十分愛》俘虜一眾潮男潮女,當中充滿計算的愛情世界當然也是反映事實,但有得選擇的話,我寧可像魔術男那樣體驗久違了的純真。

Monday, November 05, 2007

忽然一周

曼谷的酒店被港人進佔已是無可避免,想不到的是以為自己洞悉先機 ,預約了剛開業不久,暫時仍未大舉在港宣傳的 PULLMAN BANGKOK,怎料已是港客充斥﹐令我汗顏。酒店的房間和服務都比在網上看到的還要好,GRAND得來不 INTIMIDATING。大堂的樓底超高,房間顏色以啡,白和橙為主調,倒是令我想起 HERMES。一覺睡醒到泳池曬太陽,赫然發現大半個池都充斥著香港人,令我大感不是味兒。最好笑的,是我隔鄰曬太陽的那位比堅尼女子,懶洋洋的神情下竟是讀著《忽周》的專注。看著她那超級投入一副《忽周》在手天下我有的神情,實在大煞風景。

當然,我不是說到泳池一定要帶本《戰爭與和平》,但無論如何也不用千里迢迢帶《忽周》到曼谷度假吧。外國人到海外度假時總會帶本小說同行,就算不是名著,也總算是有點 SUBSTANCE的作品。香港人呢?當他們連在香港也少看書時,我們又怎能期望他們會在泳池拿一本真正的書來讀?在悠閑的度假地拿出一本索然無味的《忽周》來讀,會更快樂嗎?八卦雜志的資訊真的是如此迫切?我不是自命清高,只是深感人生苦短,如果連到外國旅遊也要繼續關顧那些知道了也對我無所得益的八卦資訊,那就實在太無謂。

Wednesday, October 31, 2007

《夏天的尾巴》


環顧華語影壇,能把青春情懷拍得細膩動人的,似乎就只有台灣。由觸及性向認同的《藍色大門》、《盛夏光年》、到早前的《不能說的秘密》,以至這部《夏天的尾巴》,全都各具神韻,拍出少男少女的成長心事。入場前我已對《夏天的尾巴》有所期望,全因執導該片的是拍獨立短片及紀錄片出身的資深台灣導演鄭文堂。他的首部長片《夢幻部落》和第二部長片《深海》,分別描述原住民和女釋囚的故事,體現他對邊緣族群的關懷。今次這部《夏天的尾巴》是他首度拍攝毫不沉重的青春題材,難得作品也夠灑脫自然。雖然片中也有觸及師生戀及問題家庭,但也能與四位主角的青春主線契合。

當然,吸引我進場的,除了鄭文堂,還有我很喜愛的張睿家。去年他在《盛夏光年》中飾演內向同志高中生,鋒芒畢露,更因而贏得金馬最佳新人,今年這部《夏天的尾巴》,他飾演戀上女教師的高中生陳懷鈞,情感依舊壓抑,表現也一樣出色,很能表達角色的任性和矛盾。影片另外找來模特兒出身的日本少年藤岡靛,飾演被父親放逐到台灣,愛足球多過讀書的 Akira,倒是令我想起鄭文堂以往作品中的邊緣性。全片的劇情,也就圍繞著 Akira、陳懷鈞、因心臟病而需休學在家的家月,以及她的好友雯莉而交織。飾演家月的Enno是鄭文堂的女兒,雖然這只是她首次銀幕演出,但表現已算自然,當她拿起結他盡情唱出自己親手寫的歌時,清新的歌聲和那份平靜中的自信都非常討好,更令我不期然想起陳綺貞。

《夏天的尾巴》全片在台南拍攝,瀰漫著濃烈的小鎮氣息,片中代表現代化的高鐵不時駛過田野,帶出新與舊的並存和衝突,也似乎暗示只有在未經過份都市化和開發的小城,才能找到無添加的青春原味。難得的是鄭文堂雖然從未拍過青春題材,但在拍攝時也沒有加入大人的審視眼光。陳懷鈞因戀上老師被開除、Akira 因測驗成績欠佳而被罰,都反映了大人對少年心態的不理解和專制。

影片以高中生為主角,而有趣的是片中的爸爸要不缺席,要不就是不能承擔當父親的應有責任。家月的旅遊作家爸爸長年在外,家裡就只有和她關係融洽的媽媽、祖母和小貓;影片其中一條支線描述家月認識的一個破碎家庭,當中的父親因妻子出走而以酒度日,對年幼子女不聞不問。在青春的國度裡,大人的行為同樣令人費解。在這個大人也在 kidult 化的世代,什麼是成熟,什麼是青春,絕對可以重新定義。看完電影,我倒是有衝動去片中的拍攝地,學張睿家般躺在棄置的貨櫃上看小說。夠青春嗎?

周影 情路茫茫 MV 1991

Friday, October 26, 2007

初雪


晚上看 Men’s Uno 台灣版的十周年紀念號,當中赫然見到香港版總編,也就是教會我很多工作內外人情世故的蘇啟泰的文章。文中他提到數年來難忘的工作回憶,其中一項是2004年到首爾拍攝全智賢的封面。那年是2004年,本來屬於早春的三月初首爾,卻突如其來的遇到寒流來襲,氣溫只有應該是一、二月的零下十度。我們在江南區某 studio裡,由早上開始拍張赫,到下午拍全智賢,一直拍一直拍,五時許,拍攝完成。我們走出地下室,一上樓,但見雪花紛飛。從未見過雪的我,興奮得不停在跑和跳,讓雪花飄落掌心。三年過去,越洋採訪韓星已不再是我的工作部份,但對韓國的熱忱倒是從未退減。

我人生中的第一場雪,就是由首爾開始。

Thursday, October 25, 2007

31歲

31歲了。那個1字,大刺刺的,沒得躲,沒得避,看起來也沒30的 0 般順眼,因為31歲,已經不能再哄騙自己說剛到30初到貴境請多多包涵。3字頭和2字頭最明顯的分別,就是當你打電話給中學時代的老友時,你會聽到他突然離開話筒三秒,對著他那數個月大,正在哭得厲害的小女兒的安慰話。3字頭,身邊的朋友開始當上爸爸媽媽,踏上人生的新階段,你不想成熟也得成熟。我沒有朋友的千斤重任,難得仍可逍遙快活。只是在逍遙快活的背後,我卻明顯感到20歲時的火氣漸細,不是看破紅塵那麼極端,但對事情的態度和看法卻真的變得淡然起來。

上星期和同年的韓國朋友到cafe,不知怎的談起30歲對我們的改變。不是什麼大件事,也沒有曲折離奇的經歷。所有事情,或者心境的轉變,似乎是循序漸進,像自然定律一樣。同為超級影迷和自命旅遊達人的我們,以前對大小影展都一樣緊張,一拿到節目單便忙個不停,就像不想失去了生命中一些重要時刻一樣。去旅行的話我們會不介意住進廉價旅館,精力無限地一天闖十個景點仍嫌意猶未盡。不知是否真的應驗了30 的魔咒,我和韓國朋友都發現,以往曾經非常熱衷,非常寶貴的東西,到了今時今日雖然仍有重大意義,但我們的熱忱卻悄悄地、逐步逐步地溜走,不著痕跡。影展看不到某某影片嗎?那或者可以遲些看DVD吧。酒店是二星級陳陳舊舊的嗎?那倒不如儲足彈藥住間好酒店留下好回憶。當我和朋友談得興起,但見桌子上放了給客人寫下當下心情的小本子。小本子裡有我愛你但你不知道,我要去美國讀書好唔捨得……看著歪歪斜斜的字跡,我仿彿能感受這些字句散發的青春氣息,一邊翻譯給韓國朋友聽時,我們一邊相視而笑。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就是我們總算 young at heart吧!

Tuesday, October 16, 2007

근육남

밤에 10시30분 집에 가는 도중에 North Point 지하철역에서 열차를 기다렸을 때 한 근육남을 봤다. 우연히 같이 같은 줄을 서서 열차를 기다렸다. 그 남자는 정말 눈에 띄였다. 날씨가 점점 시원해도 Nike 흰색 탱크 톱만 입었다 - 시원해진 날시 때문인지 횐색 나이키 탱크탑만 입고 있었다.키도 크고 몸은 훨씬 더 좋았다...
군인 사이트의 반바지에 모자를 쓰고 있었다. 사실 어제도 비슷한 시간에 같은 열차에서 봤었다. 예상치 못했지만 오늘밤에 다시 볼 수 있었다......정말 기분이 좋았다.…………….. 살짝 그가 눈치채지 못하게 훔쳐 봤다.
긴장해서 그남자를 대놓고 쳐다 볼 수 없었다... 그 남자를 또 만날수 있을까?

Wednesday, October 10, 2007

《密陽》밀양


雖然近年韓國主流電影有乏善足陳之勢,來來去去都是熟口熟面的情節橋段,但當中仍不乏像李滄東這類風格獨特,讓觀眾反思人生苦難的有心導演。李滄東的作品向來充滿人文關懷,雖然產量不多,但每部都在韓國影壇和社會引起極大迴響。2000年的薄荷糖(Peppermint Candy)以一個中年的男人20年的經歷,側寫韓國當代社會的歷史和傷口。2002年的愛的綠洲(Oasis),則以一名患上肌肉痙攣的少女和一名釋囚的愛情,帶出人性的光明和黑暗。今回這部《密陽》,李滄東繼續發揚他擅長塑造演員的特長,令向來演技精湛的全度妍表現更上一層樓,在今年康城影展中勇奪影后殊榮,為韓國爭光。

尋找亡夫的生命氣息

《密陽》這個片名,本身所指的其實是韓國慶尚南道的小城市密陽,也是片中全度妍飾演的申愛移居之地。申愛的丈夫因車禍喪生,為了重新開始,她決定帶著兒子由首爾南下,到亡夫的家鄉密陽生活,開設鋼琴學校,希望忘記過去,努力生活,無奈命運卻總愛作弄申愛,正當她以為一切雨過天青時,她的兒子卻慘遭綁架,最後更被匪徒撕票。大受打擊的申愛因緣際會下歸信基督教,但最終卻發現信仰並不能撫平她的傷痛,甚至令她開始懷疑和否定上帝。

反思宗教與人性矛盾

全度妍在片中飾演絕望無助的女子,難度極高,而申愛更可說是她演藝生涯中最難演繹的角色。「我演戲時從來不輕言放棄,但今次的角色難度實在非常高,有一幕我還直接告訴導演我演不來,那一刻真的很難受。這齣電影叫我身心俱疲,但亦給了我一個超越自己的好機會。改變的大與小沒有關係,最重要是我知道自己進步了。」的確,當我看著全度妍在深夜的小鎮街頭失聲痛哭,傷痛的呼喊直搗心坎,我仿彿也能感受她的淒苦和無奈。《密陽》說的是一個苦命女人的故事,但李滄東在難得在片中加入宗教與人性的矛盾和衝突。申愛本來靠著基督信仰來忘記哀傷,但當她知道殺子仇人原來也已歸信基督,並且在獄中活得自在時,人性的軟弱,令申愛無法寬恕仇人,更令她質疑信仰,否定自己。那種對複雜人心的深刻描繪及對生命的省思和諷刺,足以叫人動容。片末申愛和喜歡她的宗燦 (宋康昊飾) 回到家中後院,淡淡的陽光灑在地上,一切就此完結。太陽,還是照常升起。

三十多歲的「粉絲」

看動畫《孩子的天空》的慈善首映,電影還未播放,一眾名人善長在戲院中自得其樂互相寒喧,戲院大堂卻早已聚集一群秩序井然,穿上制服的「粉絲」
。「粉絲」們人人高舉寫上“SA” 字樣的牌子,一見有份為影片配音的蔡卓妍出場,即時以極齊整的節奏大喊 “阿 SA 阿SA” 。本來粉絲叫偶像名字並非什麼新鮮事,但最令我驚訝的,是作為青春偶像的阿SA,最 hardcore 最落力的「粉絲」
原來不是中學生,而是年過三十的上班族和 OL。

看著熱情的「粉絲」,我只是在想,他們喜歡的,究竟是作為 Twins 成員之一的阿 SA,還是近年銳意向影壇進軍,希望洗脫偶像味道的蔡卓妍?當三十多歲的上班族也愛以十多歲小影迷的形式向偶像搖旗吶喊,是否意味著我們的社會也真的愈來愈 kidult 化?

Tuesday, October 09, 2007

《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高中時代開始讀村上春樹的小說,雖然被他的文字和意境打動,但卻因年紀太小人生歷練不足,總未能徹底感受主角的孤獨和蒼涼。十多年過去,我總是好奇如果重看高中時代讀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我會否更有領受。不過,還未重讀村上舊小說前,還是先看他較輕省的散文隨筆吧。

最近推出的這本《尋找漩渦貓的方法》,輯錄了村上春樹從1993年夏天到1995年夏天在美國 Tufts 大學當客席教授時的生活剪影。由參加馬拉松的經驗到被黑人罵 scumbag 而對美國語言文化的領會,盡現他在鄉郊生活的慵懶寫意,再加上老拍檔安西水丸的插畫及村上春樹的私房生活照。讀著讀著,你會發現自己好像在聽一個多年沒見的朋友閒話家常,感覺親切。

Sunday, October 07, 2007

《色,戒》


《色,戒》揚威海外,成為李安個人事業生涯又一高峰,更令浙江姑娘湯唯一炮而紅。當觀眾們齊為《色,戒》中的脆弱人性和由遊走真假虛實之間的無奈感情感慨,為李安改編張愛玲小說的高超技巧讚嘆時,美國和加拿大的華人團體卻紛紛發起抗議,甚而發起當地華人杯葛《色,戒》。根據他們控訴李安的「罪狀」,李安在片中刻意渲染色情,並以華人女星的身體作招徠,蠱惑外國影評人云云。該批組織甚至認為李安是文化漢奸,肆意挪用近代歷史討好洋人,口誅筆伐,喊打喊殺之聲不絕於耳。

李安近年的作品向來擅寫禁忌,上回《斷背山》因深刻描繪同志牛仔之間的禁忌情誼,早已被保守基督教團體群起攻之,認為該片歌頌同性戀。想不到的是今回這個直得不得了的題材同樣難逃厄運,繼續被保守華人團體無限上綱。或者該批保守團體真的怕《色,戒》教壞他們的寶貝下一代。如果少了一部《色,戒》,社會就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那我就得恭喜他們,因為他們的世界未免單純得有點不食人間煙火。最難令人想像和驚嚇的,是在21世紀的今時今日,這種保守卻又令人發笑的言論仍有市場。先別說藝術與色情的界線,單是那種氣焰凌人的泛道德主義姿態,已叫人觸目驚心。讀著該批團體對李安的控訴狀,我倒是覺得他們絕對適合活在文革年代,那種無限上綱的邏輯,逆我者死的批鬥方式,絕對流露著紅衛兵式的非理性狂熱本色。

《C+偵探》


我不是郭富城粉絲,但無可否認,他近年的演技確實突飛猛進,少了以往為顧全形象的自覺,多了豁出去的率性,走出不必要的偶像式光芒。去年的父子,確實讓我打破對他以往的偏見。來到彭順這部《C+偵探》,郭富城的演出也繼續令我驚喜,甚至讓我覺得他應該來個事業轉型,全力向電影界進軍。

郭富城在片中飾演因深近視而當不成警察的私家偵探亞探,因受人所托而追查神秘女子下落,卻令自己捲入懸疑殺局。影片全在曼谷拍攝,而難得郭富城的造型和衣著也真的頗有泰國風味,令角色更具說服力,郭富城演繹偵探一角更是充滿神經質和幽默感。

彭順和哥哥彭發在泰國起家,近年除了每年合拍一部大片,也同時分別執導,各展所長。兩兄弟都愛玩影像和視覺效果,但當他們分道揚鑣,便凸顯了各自的強弱。彭發個人作品《阿子子有難》和《森冤》,概念雖好,但執行起來卻給人力有不逮之感,薄弱劇情更是令觀眾如坐針氈。相比之下,弟弟彭順說故事的能力明顯較強,對劇本和角色的處理也更得心應手。他執導的《死亡寫真》和《妄想》,都能成功發掘黃婉伶和蔡卓妍的潛質,令她們脫離偶像包袱。來到今次《C+偵探》,主角換成男性,但不變的是他一直以來擅長製造驚慄懸念的拿手好戲,以及他駕馭劇本的能力。

《C+偵探》最巧妙的,是它並不是一部純粹的查案懸疑片,而是在案情背後鋪排因果循環的定理。亞探在查案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又一個解不開的謎,當他試圖整理眾多涉案死者的關係,對案情愈陷愈深時,卻得到了他想也沒想過的意外收穫。亞探尋找神秘失蹤的父母下落,三十多年來音訊全無,卻因為在查案的過程中誤墮垃圾堆,發現了父母死去多時的父母骸骨和父親死時戴著的金錶。向亞探求救,自稱被長髮女子追殺的,原來不是受害者,而是對長髮女子謀財害命的元兇之一。然後,當日有份行兇的逐一死去,很有「善惡到頭終有報」的況味。一切都是天定,片中成奎安飾演的兇手見到受害者的鬼魂而失常,最後更墮樓而死,亞探也是因為跟著鬼魂的步伐才誤墮埋了父母屍體的垃圾堆。因果循環,到頭來,我們發現鬼原來並不可怕,更恐怖的,還是人潛在的貪婪和妄念。案中的死者沉冤得雪,亞探也因而解開多年心結。因果緣份,冥冥中早有主宰。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浮沙》


去年的「劇場裡的臥虎藏龍計劃,吸引了不少極具潛質的劇壇新秀一展身手,當中龍文康的《情場響尾蛇》在去年試演時已大獲好評,近期該劇在藝術中心上演,當然不能錯過。《情場響尾蛇》在今年的公演版換上新名字《浮沙》,原因是劇中人的情況有如身陷浮沙之中,愈陷愈深,到最後甚至到達不能自拔的境地。

《浮沙》的場景設定在深圳的時鐘酒店,一個男人在房間內誤殺了一名少女,情急之下致電老友,希望他能收拾殘局,卻因而揭開兩個男人之間的友情危機,盡現他們的戀愛觀。《浮沙》的頭半部以兩個男人的情義為重心,當中也有旁及女性對愛情的盲點,盡現現代男女愛情和婚姻關係中的種種不信任。劇本前半部份字字珠璣,對白抵死好玩,雖然後半部未能延續前段的精采,但也能承載劇情希望表達的社會意識。龍文康劇本中對男女關係的諷刺和悲觀,倒是令我想起彭浩翔。

Saturday, September 01, 2007

張學友演唱會

晚上看張學友演唱會,座位非常接近舞台,感覺良好。八時十五分演唱會準時開始,學友一輪快歌熱舞過後,拉斯維加斯式舞台發放耀目煙火,甚有保良大 show 之感。當學友靜下來唱經典金曲情已逝時,我更覺自己像身處大西洋城或多倫多,仿如那些久未聽過學友金曲的華人觀眾。作為非粉絲的我,難得也很享受學友的演繹,不過最令我難忘的,倒是那些介乎冷靜與熱情之間的觀眾。每當學友經過握手位時,觀眾都似乎顯得有點過份冷靜,和其他演唱會相比,洶湧而出的觀眾不特別多。最積極的,反而是一位七、八歲的小男孩。每當學友準備動身到握手區時,他已快人一步一馬當先衝到前方,全晚學友經過十次,他都次次不漏,次次都和學友握手,相信連學友的女兒也未必有機會一晚摸他十次八次,場面倒是令人忍俊不禁。

演唱會來到經典回顧部份,聽著學友唱出《每天愛你多一些》,我忽然想起,我人生中第一個在紅館看的演唱會,正是學友有份參與的深水步區節演唱會,當年他唱的正好就是《每天愛你多一些》。那一年是1991,一晃就是16年了。those were the days!!

Tuesday, August 07, 2007

聽得出神眾生花


年初陳輝陽為香港藝術節製作《12金釵眾生花》,以紅樓夢為藍本,將大觀園裡的黛玉寶玉帶到今時今日,以音樂呈現當今女性面面觀。最近上市的這張大碟,除了收錄十多首道盡女性心事的歌曲外,更附錄配合歌曲概念而創作的短片,執導的除了有彭浩翔、麥婉欣、區雪兒等電影及MV導演外,還有古天樂、鄭秀文等熟悉名字,別開生面。可喜的是全碟歌曲並非陳輝陽以往拿手的 K歌模式,新鮮感十足。全碟最令人驚喜的,是關淑怡 crossover李香琴的《三千年前》。琴姐的獨白婉約淒美,再配合關淑怡的空靈聲線,催生意料之外的戲劇感。朋友說聽完這張唱片後,更覺自己是楚楚可憐的林黛玉。那麼,你會是精明透頂的王熙鳳,還是面面俱圓的薛寶釵?

Thursday, August 02, 2007

不能輸的計算


周杰倫真的很聰明,因為他知道這個年頭,單靠賣唱片已經很難在事業上再作突破。既然上到高峰,就得另覓蹊徑發掘新財源。歌手轉行兼拍電影本身並非什麼新鮮事,但周董的取勝之處在於他賣樣之餘,也同時獨家發售無限才華。《不能說的.秘密》旗幟鮮明,走的是他最有把握的偶像純愛路線,論演技或受落程度必然比之前演出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更有勝算。影片還未上映,電影公司已鋪天蓋地強勢宣傳,還要先旨聲明劇情有意想不到的結尾,所有看過優先場的觀眾務必守著那個不能說的秘密,順便製造話題。

《不能說的秘密》被標榜為周杰倫首次執導之作,以期令他的才子光環發熱發亮,也令粉絲們覺得偶像名副其實 value-added 樣樣皆能。片中周杰倫穿起校服扮中學生雖然有點超齡,但可幸看下去後仍算順眼。和他之前的演出相比,這次他可說是最自然流暢,因為他在戲中其實都是做回自己。靚人靚景青蔥校園,襯托著他和小雨 (桂綸鎂) 的偶像純愛。桂綸鎂清秀可人負責吸引男粉絲,而周杰倫則當然肩負重任做好偶像本份,再搭飾演他父親的黃秋生,牌面已經夠吸引。最重要的,是周董在戲中飾演的其實不是一個音樂學院學生,而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出現的王子聖人。他在片中大展鋼琴才華不在話下,和小雨踏單車河邊漫步真情告白,含羞迷惘眼神怎能不令所有粉絲乖乖投降?還未夠嗎?再附送周董為尋覓真愛的激動深情,以及和父親相處時的溫馨細膩,保證要讓粉絲暈完再暈。

全片無論風格、攝影、劇情、包裝,都甚有日系純愛電影的影子,片末的 twist 奇幻得來也總算能自圓其說,反正這類電影最需要的其實是 fantasy。作為暑期偶像片,《不能說的秘密》絕對稱職,至於對其他不再發夢的觀眾來說,那也大可當看一部個半小時的音樂特輯。可以預期的,是這部電影的觀眾將會非常一面倒。由你掏出錢包買票一刻,你便已註定會喜歡,或者告訴自己要喜歡這部電影,因為看這部電影的原因非常純粹和直接,就是因為周杰倫。

看《不能說的秘密》,最奇的是我一邊以批判角度抽絲剝繭,但另一方面卻也不禁被周杰倫吸引。或者就如一同觀看優先場的友人所說,他的魅力,正在於他眉宇間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自負。他的那種不耀目但懾人的氣質,才是不能解釋的秘密。

Wednesday, August 01, 2007

《不能說的.秘密》


周杰倫的魅力或者真的是難以抵擋的。影片還未正式上映,旺角行人專用區的大電視已日播夜播向你洗腦,大播特播周董首次執導的作品《不能說的.秘密》的預告片。影片以秘密為賣點,因此也特別呼籲傳媒和看過優先場的觀眾先別透露結局,以免影響觀賞興趣。影片上映前也先以 MV 為一眾影迷歌迷熱身,marketing 策略進行得滴水不漏。周杰倫大賣偶像式純愛,夥拍《藍色大門》清秀女生桂綸鎂,打造充滿青蔥歲月校園情懷的戀愛故事,本身已能令少女們乖乖對號入座。

靚人靚景之下,男女主角因為一首神秘的樂曲相遇,繼而展開一段純真的戀情,只是小雨(桂綸鎂飾)心中的秘密,卻總是令葉湘倫(周杰倫飾)摸不著頭腦,患得患失。周杰倫這次演而優則導,導技如何其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在片中就像演回自己,透過角色將偶像特質盡情放大。中學生固然能在片中找到令自己快樂和投入的元素,但如果你是成年觀眾,那就當看一場浪漫偶像劇好了。

Wednesday, July 18, 2007

沒完沒了

究竟我們的城市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擺脫那種無聊無知的八卦?港台台長朱培慶與艷女 Coco 親密同行被傳媒拍到,即時被突然道德標準超高的一眾街坊說長道短,全城效應熱哄哄,齊齊當道德重整會會長,令朱先生還未搞清楚應如何自辯便已先行告退下台。香港從來都不是以高道德標準見稱,只是當嫖妓事件發生在公眾人物身上時,一切頓成洪水猛獸。先別說朱培慶是否需要為與工作表現無關的個人行為負責,最令人心寒的,其實是傳媒對事件的炒作和偽善。《東周刊》上周繼在封面訪問 Coco 外,本周再接再厲,以 Coco 富豪名單作招徠,企圖催谷銷量。先別論 Coco 所言有多少屬實,無知大眾仍總會一廂情願,即使明知故事杜撰居多,仍願乖乖拜讀。單是這種窺探心態,已屬無聊透頂。雜誌社固然恐怖,但更可怕的是那些不懂分辨是非的讀者。

突然想起,當年轟動一時的劉嘉玲裸照案,肇事的也正是《東周刊》。數年過去,雜誌也早已賣盤,只是那種令人吃驚的作風,卻總是陰魂不散,怎不叫人感嘆!

Tuesday, July 10, 2007

最緊要進步?


無意中看到王貽興主持的《最緊要進步》,節目中他當然依然帶著不自然的自覺,但問題並不單單在他,而而是那蠢得令人難以想像的問答環節。節目參賽者需看完片段才能回答問題,換著是掌門人式的無聊節目,參賽者很可能要在數秒內記下片段中人穿甚麼衣服,或者說了一句甚麼對白之類,純屬搞笑。只是最緊要進步的尷尬之處卻在於它的故作認真,卻又低能萬分的問題。兩分鐘的片段,旁述說明當年 SARS 某某音樂人作了首香港心勉勵大家,鏡頭還拍到俏 Betty 董太在和著拍子。片段播完,主持人竟然問大家剛才董太唱甚麼歌,問題的難度實在令我驚訝。看著電視目定口呆的我,只好期盼下條問題會有點起色。怎料一輪無聊片段後,問題竟是「香港現在推行兩文三語,三語是廣東話、英文和甚麼?」不是吧!這算是甚麼問題呢。如果節目編審想不到更有意思的問題,倒不如把節目腰斬好了。最緊要進步的,不是參賽者,也不是觀眾,而是無腦兼懶惰的監製和編審。

懷念楊德昌


楊德昌辭世了。認識這位台灣導演,始於當年還是14歲的張震主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四小時的片長,說的其實是50年代台灣社會的集體壓抑。自此,我成為了他的影迷,記得在灣仔新華戲院邊看《獨立時代》邊聽到外面的車聲、記得《麻將》中台北都會的種種光怪陸離。不過,最令我難忘的,其實是他最後一部作品,2001年的《一一》。《一一》以一個典型台北家庭為中心,由小孩、父親、女兒等各家庭成員的視點,感懷都會裡失落了的人情,少了楊導演以往的冷峻,多了分不煽情的感動。逝者已矣,唯有透過影像,再次緬懷這位對人充滿批判但有不失關懷的大師。

Sunday, July 08, 2007

一點值千金?

最近行經朗豪坊,但見不少神情興奮的少女們與比她們還要高的飛輪海紙板模型合照,只見紙板便已笑逐顏開,見到真人還怎得了?飛輪海究竟憑什麼走紅,相信那些被他們迷得神魂顛倒的開朗少女會比我更清楚。我雖然對這對組合幾近一無所知,但卻不能避免認識吳尊,皆因大小周刊都紛紛以他的無敵胸肌作招徠。

香港男星其實也不乏陽剛之輩,但要數和吳尊同年紀而又同樣練成超 fit 身材的,實在寥寥可數。香港男星輸的不單是身材,還有那種對身體的落後迷思。一兩年前吳卓羲接拍某太陽油廣告,但廣告中的他卻在海灘上穿著白背心再擦太陽油來曬太陽,令人啼笑皆非。最近方力申為某品牌檸檬茶拍攝夏日感覺滿載的電視廣告,方小生為了要清涼一下,進行各式水上運動,但無論水上運動如何激烈,他都穿得異常密實。無他,當各大周刊帶大家窺視身體的同時,經理人們卻忙於把男體禁忌化和獵奇化,以求達到「一點值千金」的效果,比起韓國、日本和台灣甚至內地,香港人總愛把身體當成奇觀,甚或把各部位割裂標價,實在恐怖。如果我有機會見到「賣飛佛」的吳小生和方小生,我一定會問他們平時曬太陽和游泳是不是也重裝上陣。

Tuesday, June 26, 2007

還是會寂寞


由2000年的第二張個人大碟《還是會寂寞》 開始,我便愛上了陳綺貞,因為我愛上她不修飾的歌聲中散發出來的淡然和落寞。就像一個相識多年的老友,不用跟你說甚麼,只是在你落泊鬱悶的時候,靜靜地用歌聲安撫著你,洗擦心靈的傷口。當我看著她最近推出的花的姿態演唱會經典實錄DVD,聽著她輕柔的演唱《還是會寂寞》、 《Groupies 吉他手》、《after 17》、《旅行的意義》以至《華麗的冒險》,我驀然發現,變得更成熟的,除了是陳綺貞的聲線,原來還有我自己。還是會寂寞也不要緊,因為在陳綺貞的歌中,我總會找到走下去的勇氣。

Sunday, June 17, 2007

小虎隊《永遠有活力》

近期瘋狂愛上80年代,順手在網上企圖搜尋小虎隊的其他 MV,意外發現這首《忍著淚說goodbye》的另類版 MV。歌曲旋律與原曲一樣的這首《永遠有活力》,歌詞大概鼓勵大家要多做運動,達致美好人生。MV中三頭小虎使盡渾身解數,盡現80年代 aerobic 及流行舞蹈精髓。最喜歡的是末段三人把腿滑進滑出的舞步,以及手部仿如觸電的滑浪式動作。看完 MV,我都想學他們一樣跳得那麼有活力﹗

Sunday, June 10, 2007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星期日午後二時許,被大雨洗滌後的中環格外寧靜。本來想到卑利街的 The Brunch Club 來個寫意午餐及喝杯公平咖啡,只是沒想到小小空間早已全滿,唯有懷著失望心情回歸從前大學時代的慣常選擇:擺花街上的捷榮咖啡。我走進只有一家人及一個單身男人光顧中的cafe,選了最入的位置,眼前看見的正好是街上的寂靜風景。吃著漢堡扒雞蛋和喝著藍山咖啡的我,試圖拿起小說細讀,冷不防被店內播放的經典金曲打動。我從來都不熟悉也不特別喜歡懷舊英文歌,但當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這首經典得不能再經典的歌曲響起,我卻意外楞住。那種帶點滄桑的唱腔,竟與窗外的鬱悶和蕭殺襯得天衣無縫。時間也似乎在那一刻被凝住,播歌從來講 timing,《Smoke gets in your eyes》,註定是屬於令人悵然若失的雨天下午。

Friday, June 08, 2007

《偷窺》

有些歌是永遠不會 out 的。林保怡及劉美君的這首偷窺,無論曲風和歌詞都極有意境,難得放在2007年的今日聽,也仍有一種很誘惑的性感。「不看你,你心知,是誰在偷窺」「在這酒吧中,在這個夜,扮著扮著是眼光亂射。」最喜歡的就是「扮著扮著是眼光亂射」這部份。在酒吧中看著心儀對象,那種期待他領會但又怕他知道,期待他回望但又怕四目交投的心情,確實矛盾。看的或者被看的一方,最享受的,可會是那不用言語,眼光互相閃回的一刻?緣份遊戲,總是由眼神開始,切勿讓言語壞事!偷窺時那種既主動又被動的姿態,或者才是最引人。

Thursday, June 07, 2007

小虎隊:《忍著淚說 goodbye》

太興奮了。在 youtube 中苦候多時,終於等到了這條MV,雖然MV 不是足本,但看著三位小虎努力做 gym 再唱與動作情景格格不入的歌詞,實在已令我樂透!美好的80年代﹗﹗﹗萬歲

速水直道


Wednesday, June 06, 2007

《戀愛初稿》



長得高是真的有著數的。老實說,我從來都不是運動勵志類型片的狂熱分子,但我不能否認的,是當我看到《戀愛初稿》的海報,知道男主角是速水直道後,確實大大提昇了我的入場意欲。這位身高六尺三的新進型男,一出場便已註定能俘虜觀眾,鄰家男孩樣子再搭配對愛情的純真追求及健康游泳元素,一眾少女中女熟女怎能抵擋?的確,既然是青春愛情片,誰會介意劇情或演員演技?最重要的當然是多到滿瀉的青春和活力。

速水直道飾演的游泳好手圭介,祖父開設的和果子店生意太好,把競爭對手打得落花流水,偏偏圭介卻遇上對家的女兒阿美 (長澤正美飾) ,令二人結成歡喜冤家,阿美放不開家族情仇,卻又不自覺戀上圭介。本來一切可以好婆媽好韓劇,但可幸這是一部由安達充漫畫改編的電影,那種矛盾和內心衝突也登時變得清新可喜,賞心悅目。我以為早已離開少年時期的我,很可能對這類青春愛情勵志片提不起勁,但細看之下我卻竟然沒有為那種略嫌拖沓的劇情生厭,甚至recall 了自己當年的青春回憶。那種不宣之於口的朦朧,自我情感的迷惘和茫然,在夏日小鎮的藍天白雲下盡情流瀉,一切都是那麼真實和自然,讓已屆三十的我在離場後不免緬懷昔日美好年華。

《戀愛初稿》的可貴,在於它有著一種在今時今日越來越難尋的少年情懷,而那種情懷難得沒有過度斧鑿,也沒有同類電影由成人審視或設想少年心的通病,長澤正美和速水直道也能擦出應有火花,反而飾演同樣暗戀圭介,極度好勝的跳水好手小柳的市川由衣,仍延續著上次 NANA 2 的刻意和吃力感覺,與其他演員顯得格格不入。

《戀愛初稿》刻劃青春愛情,但也不忘鋪排運動和友情兩大支線。片中多場游泳競賽場面頗有看頭,對圭介和亦敵亦友的仲西及同房好友的情誼也有細緻刻劃。片末阿美終於認清自己所愛是誰,透過卡式盒帶向圭介表白,洋溢著日本電影才能經營的純愛浪漫。唯一可惜的,是這種含蓄溫婉又不作狀的情懷,很可能只在人靚景靚的日本小鎮發生。不過,無論如何,片中那種久違了的純真,卻足以叫我感動,不禁回味自己的盛夏光年。

Saturday, June 02, 2007

《溏心風暴》


下午和同事吃飯,赫然發現茶餐廳門前竟貼上《溏心風暴》結局篇現場直播,令我和同事當場大笑。《溏心風暴》雖是全城熱話,但既然家家戶戶可以自行收看,何解要大費周章到茶餐廳﹖晚飯過後再九龍城閑逛,但見三數途人圍著報攤前的十吋電視聚精會神,為的也是唐家上下的恩怨。《溏心風暴》能有如此威力,相信TVB 當初也始料不及。只是當連有驚無險去了深圳一日遊再安然回家的小女孩的父親,也向傳媒表示慶幸女兒安全回港之餘,也要好好懲罰女兒,不讓她看《溏心風暴》大結局時,我才發現,原來香港社會真是瘋癲得可以。

《死亡預感》


落筆寫《死亡預感》的影評之前,或者我應該學片中女主角珊迪娜布洛般,先拿出一張大畫紙,然後在紙上寫上那些好像剪不斷理還斷的思緒,企圖從中整理所謂的脈絡。當然,我注定會和珊姐的結局一樣,無論如何努力,都是難以力挽狂瀾,最後只能落得一片迷亂。珊姐在片中不停紀錄死亡預感,我就在戲院裡不停看錶,鋪排離場預感。結果,我還是跑足全程,因為理智上的我告訴自己電影不夠100分鐘,根本不應出現難捱的情況。幸好我還是把電影看完,才能領教導演那種令人嘆為觀止的故弄玄虛及企圖突破但最後卻打回原形的尷尬。

《死亡預感》本來有個可以發展得不錯的故事概念,珊迪娜布洛飾演的家庭主婦Linda,因丈夫車禍喪生而大受打擊,怎料一覺醒來,卻發現所有事情從來未發生,一切似乎只是哀愁的預感。荒涼孤清的小鎮、被懷疑有外遇的丈夫、似曾相識的交通警和醫生、疑神疑鬼帶來的恐怖感覺,一切懸疑驚慄片要具備的原材料似乎全部齊備,問題卻是當所有元素「炒埋一碟」後,不但沒有預期的色香味,反而令人覺得堆砌,淪為一盤東施效顰式的失敗小炒。97分鐘的觀影過程令人味如嚼蠟,考驗耐性,尤其是當你不停看著Linda 半夢半醒,一時發現丈夫未死,一時又發現車禍已發生,不斷A B side 反覆來回時,你便會明白什麼是「製造」懸念。請注意,這種懸念確是「製造」出來的,因為薄弱及紊亂的故事情節本來就沒有應有的懸念。導演企圖透過死烏鴉、神秘金髮女人、時日不明的電話留言等層出不窮的謎團留住觀眾,令他們生疑,吊吊他們的癮,但問題是這些謎團本身最後卻只是 lead to nowhere 的無謂裝置。

全片最令我嘆為觀止的,其實還是那個尷尷尬尬的結局。當Linda 拆解了一切時空之謎,決定扭轉未來時,卻發現命運早已注定,無從操控。我可以想像編劇在寫劇本時刻意不安排大團圓結局,以免被人笑他老土,但劇本最後卻又不想太過悲慘,最後 Linda 懷著丈夫的遺腹骨肉,感嘆完和老公愛得太遲後,再和兩個女兒笑看明天,盡現編劇那種企圖反傳統卻反而自打嘴巴的保守和扭扭擰擰。離開戲院,就算再和友人如何討論,我還是如墮五里霧中,搞不清楚究竟那些犯駁的謎團是怎樣解開的。或者,我應該請Adam 鄭和王貽興指點迷津。

Thursday, May 31, 2007

金句活用


晚上在茶餐廳吃飯,七成滿的餐廳沒有平常應有的喧鬧或談話,因為人人都非常忙碌,口在吃,眼在看三個LCD 大屏幕環迴播放的《溏心風暴》。基本上從沒認真看過該劇的我,好奇之下也和其他食客一樣企圖聚精會神,細味它的劇力。吃著燒鵝的我,只見細契關菊英在唐仁佳的葬禮上義正詞嚴,陳述自己有多委屈,當兒子看不過她的所為時,細契更發揮金句本色,激動說出「舉頭三尺有神明」,擲地有聲。回到家中和同事 N 談天,他也認同金句實在太多,但最過癮的是,我們發現那些金句其實絕對可以適用於工作之中。

舉例:
邊份係稿,邊份係繕,佢地睇得出

萬一個客不認自己講過,那就出:

我對眼就係證據,
Mindshare係個度,唔滿意既話,同我走

Sunday, May 27, 2007

Life as cinema

和友人 D 在晚飯時談起 blog,每日都會觀看我的blog 的他,說我經常都用電影入題,令對電影沒甚興趣的他感到沉悶。我回應說雖然我是以電影切入,但最終還是透過電影來帶出我的生活感受,一樣是很個人的東西啊。他還是強烈堅持我應該寫一些和電影無關的東西,結果我說了一句「誰叫人生就如電影呢?」話一說完大家都在捧腹大笑,但最諷刺的,是這個 gag 的背後,其實隱藏著苦澀的道理,一點也不好笑。人生有如電影,但電影畢竟是電影,無論如何痛苦傷悲,也有完結之時。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活在一個戲劇化的世界,大家都要被迫擔演不同角色,但無論你喜歡與否,一旦劇情需要,你都要繼續演你的角色,無可選擇!

《愛情回水》


看《愛情回水》的時候,腦海裡總不其然閃過《無痛失戀》和《戀愛夢遊中》的影像。有關失戀的電影多如恆河沙數,然而愛情回水之所以會被我拿來跟《無痛失戀》和《戀愛夢遊中》相提並論,全因這幾部電影都很能放大失戀或戀愛障礙時的那種茫然和失落,再加上風格強烈的影像和剪接,當然深得年輕觀眾歡心。

《愛情回水》一開始,男主角賓仔因失戀而失眠,最後索性因把每日多出來的八小時用來工作,到超級市場當夜更,見盡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人和事。《愛情回水》由當年獲提名奧斯卡的同名短片改編,故事主線描述賓仔在失戀後的心情和經歷,再以超級市場的古怪同事作配菜,妙趣橫生,而一眾古怪同事也確能帶動氣氛,娛樂性十足。當中超市員工全體上陣參加足球賽一幕,更是讓人笑到氣咳。唯一可惜的是故事情節鋪排較雜亂,經常將賓仔的童年經歷與現實交錯,但那些童年往事卻未能緊扣主線,令影片焦點模糊。

執導本片的辛艾利斯本身是廣告及 MV 攝影師,因此也特別擅長玩弄影像。賓仔失戀後除了失眠外,更意外得到凝固時間的能力,而這也成了全片最有趣的意念。要留住最美一刻,就必先把時空凝結,帶出事物最完美的一面。

與其說《愛情回水》是一部有關愛情的電影,倒不如把它形容為一部和時間有關的電影才更貼切。賓仔到超市打工為的是殺時間,把時空凝結為的也是停住時間。沒有時間,我們便可得到最完美的東西,正如賓仔為心儀女孩莎朗畫的畫一樣,最好的時光其實就是時間被毀滅的時候,非常矛盾。賓仔其後在派對上重遇昔日女友,被她苦苦痴纏再強吻,剛巧給賓仔的新對象莎朗見到,大怒而去。賓仔的獨白便正好點出了全片的主題:賓仔由重遇舊女友被她強吻到拒絕她,過程只是兩秒,但莎朗見到的卻是頭一秒,而不是後一秒,結果自是差天共地。愛情的最大敵人,到頭來還是時間。愛情,或者真的像《重慶森林》中金城武的鳳梨罐頭一樣,時日一到便會自動過期,就算「愛你一萬年」也是枉然。

Tuesday, May 15, 2007

경의선



경의선,是韓國正在建築中,預計能從首爾直達北韓新義州的跨境鐵路,象徵了逾越既定的藩籬。由斯文沉鬱的金剛佑主演的這部電影경의선,剛在韓國上映,從預告片看來,似乎是有關一個地鐵司機和一個經常乘坐他開的列車的女乘客的緣份遊戲。影片的宣傳標語說:在路盡頭的那處,遇見新的愛情。我很喜歡“路的盡頭”這幾個字,因為它可以是悲觀的完結,也可以是幸福的終點。既然愛情是不見盡頭或不可知的漫長鐵道,何不放下心頭煩惱,欣賞沿途風景?看著預告片中不時出現的首爾地鐵,倒是令向來對韓國鐵道 (其實是整個韓國) 有不能自拔情意結的我看得份外投入。下次去首爾,一定要造訪在影片中出現過的地鐵站,說不定能讓我遇到浪漫緣份!

이번 역은 강남...내리실 문은 오른 쭉 입니다......

Friday, May 11, 2007

《秋水伊人》





今年法國五月的電影專題是jacques demy,當然不能錯過。晚上看《秋水伊人》,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和親切,片首top shot 拍的雨傘、敦厚的 Guy、青春的 Genevieve、睿智但又帶點現實的Genevieve 母親、含蓄的 Monsieur Cassard、玉女 Madelaine,全都像多年沒見的朋友,透過銀幕得以來個90分鐘的重聚。

1998年,那時還是大學三年級生的我在藝術中心第一次看《秋水伊人》,迅即被那種不能言喻的痛楚觸動,翌日更到 HMV 買下 soundtrack 日播夜播。九年過去,在大銀幕下重溫這部愛情經典,影片依舊,人面全非。Guy 和 Genevieve 縱然如何山盟海誓,現實總是無奈不饒人,愛情從來不等人,那管只是Guy 當兵那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兩年。片末Guy 和 Genevieve 各自成家立室後在飄雪的油站重遇,當年看的時候覺得非常dramatic,但這次看的感受卻一點也不 dramatic ,反而是令我無奈和痛心。Guy 與 Genevieve 四目交投,沒有應該有的驚訝或百感交集。就算有,那種百感交集也是含蓄的。Guy 婉拒了與他和 Genevieve 所生的女兒打招呼,與 Genevieve 也沒有什麼話當年訴衷情。一枝煙的時間,車子遠去,Guy 的妻子 Madelaine 和兒子拿著聖誕禮物回來,一家樂也融融,雖然,Guy 從來都沒向Madelaine 說過一句「我愛你」。日子還是如常的過,一切都是那麼淡然。或者Genevieve 母親說得對,只有在電影中才會有人為愛情牽腸掛肚。無奈的現實,原來容不下我們的熱情。

失去熱情的淡然,才是情感最痛,因為那種不能跟人訴說的感受,永遠都會在心底縈繞,又或者,那種淡然,正好說明了曾經熾烈的愛,原來可以如夜雪般冷,怎能不叫人惋惜愛情的脆弱和不可信?

Thursday, May 10, 2007

熱愛 (隔三秒) Can't Let You Go


同樣和我一樣喜歡懷舊的友人早前傳來一條驚喜連連的link,一登入,但見電眼美人李美鳳細數拍 MV 的辛苦之處。能在無線MV 中加插一段數十秒獨白,足見李美鳳當年在無線的地位。MV 中她以招牌電眼連場搶攻,相信當年確有不少中年電車男始祖曾被elizabeth 的電光所傷,甚至被電傻。MV 中的李美鳳使出她那“練了一整日的舞”,電完你再扭扭腰,甚或加上左右搖頭,讓水珠在短髮末揮灑,好90年代。不過,最經典的,還是獨白結束,李美鳳煞有介事地說出歌名,請細心欣賞我的新歌熱愛 (然後,好隆重地隔了三秒),can't let you go!這種style ,試問現在有哪些歌手能 carry?

Friday, April 27, 2007

愛情與說話

南宮夫人 feel 的友人傳來一段有關愛情與說話的精句,太當頭棒喝,一定要提醒自己﹗

公事不說,因為怕對方不明白
私事不說,因要私人空間
瑣事不說,因怕無聊
感受不說,因覺得對方都明架啦
情話不說,因為已一起太久,怕老土
那麼,還有什麼好說?

Monday, April 23, 2007

忍著淚說 goodbye!

迷迷糊沒有歡聲 
茫茫然人盡失態
有結在心坎中 
結集無邊苦痛
可曾承認失敗 
無人能為我開解
離愁人嘗盡苦態 
你未明我傷心
眼淚朝心中滲 
明日不能兩相偕
Sayonara 忍著淚說一聲 Good-Bye
Sayonara
忍心作別說一句 Good-Bye
不得不講 不得不說 心中苦痛望著你講一聲Good-Bye
不得不講 不得不說
心中苦痛望著你講一聲Good-Bye

Tuesday, April 17, 2007

阿詩與阿欣


近來本地樂壇興起改編風,確切點說是黎天王及其率領的樂壇新將似乎特別喜歡改編。繼早前Leon 那首翻唱華仔經典的《愛不完》後,近日派台的是喪妹衛詩改編陳慧嫻的《傻女》。沒有原版的淒涼哀婉,取而代之的是MK 348 式的跳舞風格,還要加幾句英文 rap "you hurt me so bad.....you got to pay now....."之類的 cheesy rap,絕對是近期樂壇爆笑之作,也徹底反映樂壇 MK 化的大趨勢。所指的 MK 不僅是衛詩式的跳舞 beat ,還有那些K 到不行,但卻輕易攻陷群眾的悶爆 K 歌。不信的話請到旺角走一趟,無論是街邊 sell 寬頻的還是穿著校服的少男少女,以至江湖中人金毛強,個個鈴聲都是stephy 的鄧麗欣的《電燈膽》。鄧麗欣是麻甩MK 族電車男的幻想對象實屬意料中事,但當大半個旺角都響起她那無感情的聲線時,就真是唯有學衛詩般 rap 句 "you hurt me so bad"。

Monday, April 16, 2007

小虎隊


星期六晚看CCDC 的《三七21》,最後一段的歡樂今宵擺明懷70、80年代的舊,大玩經典金曲,當中最令我興奮的,就是壓軸的《忍著淚說Goodbye》。還記得第一次聽這首歌時應還是讀小一、二,但那個在草地上拍的動感 MV 卻印象難忘。我也當然以記得三位成員的名字而引以為傲。孫明光、林利、胡渭康,全都是新秀出身,組合靈感來自當時十分流行的日本少年組 。 三人都材高大,外形在流行樂壇中可樹一幟 。 代表作有國際歌唱比賽的參賽作品《忍著淚說Goodbye》和電視劇<新紮師兄>主題曲<伴我啟航>等 。 因為發展不如理想,三人很快便各奔前程。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被我長期以為是日本歌改編的《忍著淚說Goodbye》,原來出自黎小田的手筆。


《忍著淚說Goodbye》

發行公司: 華星唱片
出版年月: 1984年

1. 可會遺忘/呂方
2. 彩虹泡泡/呂方
3. 中國夢/呂方
4. 流星傳說/呂方
5. 我在戀愛中/呂方
6. 忍著淚說goodbye (東京音樂節參賽歌曲)
7. Everybody
8. 香港的愛
9. 早晨校長
10. 伴我在歌聲
11. 不可再睡眠

唱 K 記

晚上慶祝朋友的生日,向來清一色自己人加女子組的唱 K 組合,今次多了一位我們首次碰面的新朋友。九個人的唱K選擇,我們這邊有林憶蓮黃耀明sammi梁漢文甚至鄭融,總之就是我們聽慣唱慣的感性細膩。怎料特別來賓果然不負作為直男的使命,為我們帶來張學友的《李香蘭》,再加幾首李克勤的經典金曲大重溫,登時令我們這邊議論紛紛,為從未能登進我們K 房半步的學友克勤如今闖入禁地而心有不甘。一條無形的楚河漢界,就在情非首爾的歌聲及克勤的 MK 精神見證下產生。或者,我應該點播張學友的《這麼近,那麼遠》,來為K 房中的兩極世界來個完美回應。

Thursday, April 12, 2007

熱吻男女

似乎入夜後的 98C 巴士是特別多古怪人事的,繼月前我在98C 上遇到對自己身體保守兼懷疑的妙齡少女後,這次的98C 更有「動感」。座位已滿但又未站滿人的巴士上,一對其貌不揚,年紀約三十初半的男女,打情罵俏之餘,更在我身旁連番激吻,在巴士中心呼喚愛!本來情到濃時,在公眾場所中激吻也沒什麼大不了,但最最最絕妙的,是當男女吻完又吻後,竟然來個賽後檢討,討論剛才的接吻技巧。男的更跟女的說當年中學時怎樣跟女生接吻,該次是如何的美妙之類,而女的則攬著男的腰開懷大笑。話未完又繼續熱吻。那種激情,足以燒著整部巴士。當然,我很欣賞他們能把接吻當成學問般討論及互相勉勵,但要我這個與他們完全無關的人被迫旁聽研習,實在令我啼笑皆非。看著他們下車的身影,我只是在想,如果香港有接吻馬拉松,他們一定要參加!

Wednesday, March 14, 2007

私房旅行誌



去旅行時總愛帶一本小小的筆記本,除了方便寫上事先預備好的簡略行程和
景點地址,還可沿途記下當下心情所見所感,只是一手拿相機地圖,一手拿著筆記本,未免有點狼狽。Moleskine City Notebook 把筆記本和旅遊地圖融合,當中除分區地圖外,還包括地鐵路線圖、能貼在地圖上作標記用的透明貼紙以及方便撕下的小便條及白頁,非常貼心。首批筆記本主打歐洲城市,包括阿姆斯特丹、巴塞隆拿、柏林、倫敦、馬德里、米蘭、巴黎、羅馬、都柏林、里斯本、布拉格和維也納。看著里斯本的地圖,才記起上次造訪已是回歸前夕。十年過去,不知道時間可在里斯本這個小城身上留下甚麼痕跡?

Tuesday, March 13, 2007

《愛上7月24大道》


看完《愛上7月24大道》,里斯本當然一如想像和期待般閒靜,但想不到的,原來電影也是一部雙城記。日本的長崎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原來都是海港小城,地勢一樣陡峭,一樣有充滿味道和人情的小街和電車。中谷美紀由愛瑪仕小姐到花樣奇緣的松子,再來到這次的電車女,延續著她那獨門的女人味,繼續演繹形形色色女人心。在片中深愛以里斯本為背景的少女漫畫的她,經常憧憬著有如漫畫般的愛情。王子近在眼前,但闖情關卻總是難上加難。中谷美紀和大澤隆夫飾演的白馬王子多年後重遇,約會一輪後終被現實弄醒。王子其實不如她所想的高貴,畢竟王子也要吃飯,面臨失業的他要為生活奔波。最觸動我的,其實是默默在中谷美紀身邊守護,一心想成為漫畫家的佐藤隆太。暗戀中谷的他,以 flip-book 傳情,希望中谷選擇自己,含蓄得來又不失窩心。經過一輪並不曲折的所謂轉折,中谷排除萬難和王子一起,並真的去了里斯本。我只是在想,這樣的團圓結局,是不是真的有點一廂情願?王子和佐藤隆太都說中谷其實只是和她製造出來的白日夢戀愛,根本不肯面對現實,怎料到了結局,一切卻突然變得兒戲,男女主角對愛情的頓悟毫不自然。或者,電影裡的現實從來不受歡迎,只希望我們一起分享主角的美夢。

PS 全片最驚喜的,其實是中谷父親女友的那幾句精警話。當中谷因再遇王子而心煩時,父親女友只是輕輕地說:對阿,她就是這種人,會擔心考試不合格,但其實未報考。會擔心中不到彩票,但其實未投注。實在太太太精警和好笑。

Thursday, March 08, 2007

Bodycombat戰友


經運動型好友的強烈鼓勵下,近期每逢周末周日,我總會自動自覺,乖乖到gym報到,上我最喜愛的bodycombat班,讓身體在一小時的強勁節拍和拳腳動作之間得以盡情運動盡情流汗。陪伴我的除了是好友外,還有吸汗功能極佳的Nike Pro運動服。我最喜歡的Nike Pro Vent Tight Series備有長袖、短袖及背心三大款式,顏色方面除了基本淨色如白紅藍灰外,亦加入了迷彩色。穿上我最愛的紅色Nike Pro Vent Tight Series,下次上 class 就不怕被人笑我「娘」了。

Wednesday, March 07, 2007

《夢幻女郎》


請為 Jennifer Hudson鼓掌!Jennifer Hudson這位在《American Idol》中憑其真材實料殺到最後決賽的超級女聲,機緣巧合處女下海,首次演出《夢幻女郎》已是平地一聲雷,令全球影評人以及小觀眾如我完全懾服,甚至難以相信一個從未演過戲的人能有如此亮眼的演出。看完《夢幻女郎》,你會明白她為何能橫掃金球奧斯卡等大小影展,幾乎毫無難度地奪得最佳女配角獎項。


片中她飾演的 Effie,與兩位好姊妹一同參加歌唱比賽。三人中她的唱功最突出,但慘在外形不夠Beyonce Knowles 飾演的 Deena 討好,只能當上綠葉,襯托歌藝遠遜於她的Deena。她和Deena的明爭暗鬥,與經理人Curtis (Jamie Foxx) 的情感瓜葛,兩姊妹最後的冰釋前嫌,《山水有相逢》式的恩怨情仇,全都在歌聲舞影中帶出。執導本片的Bill Condon曾為同是音樂劇改編的《芝加哥》編劇,處理音樂劇電影也比《芝加哥》時更順暢,最值得讚的,當然就是他成功發掘了Jennifer Hudson 的潛能。


Jennifer Hudson之所以如此令我佩服,不單是因為她在片中大「晒冷」,以巨肺聲線演繹片中多首歌曲,跑贏本身是歌手的Beyonce Knowles 一百條街,還因她在片中演繹的,是整部戲中最滄桑也最跌宕的Effie。原著音樂劇中演 Effie 的演員總是人到中年,但難得年僅26的Jennifer Hudson 也能掌握Effie 的心理變化,由當初一心想發明星夢,到後來被人搶鏡、黯然離去、意志消沉、再當上未婚媽媽,dramatic 到極的遭遇都被 Jennifer Hudson 演得極有感染力,甚至令我認為她拿的應該是最佳女主角而非女配角。


至於正印Beyonce Knowles,在片中則可說是做回自己,sell 的是艷光四射百變造型,唱歌跳舞對她來說本來不難,只恨被表現太好的Jennifer 搶盡鏡。 Jamie Foxx 在本片飾演不擇手段獨行獨斷的經理人,卻未能成功演繹角色的複雜性,令他變成性格模糊的平面大奸人。


《夢幻女郎》說的是歌女辛酸。真正一舉成名,成為大贏家的,其實是 Jennifer Hudson。她和Beyonce Knowles 的現實處境,不就是和片中角色互相呼應?台上台下,成名背後的百般滋味,這兩位 Dreamgirls 一定最清楚。

Friday, February 16, 2007

《二人餐》


兩個人到底應該怎樣相處才會快樂,實在是高深莫測的學問。三角關係的《二人餐》,最觸動我的,是那不著痕跡,透過飲食帶出的愛情隱喻和有共鳴得讓我既窩心又心寒的生活實感。張銘耀和彭秀慧飾演的戀人,因每日在同一間茶餐廳吃早餐認識,然後和天下間的情侶一樣,經歷了甜蜜、冷戰、爭執、分手、復合等不同階段的洗禮。最令我感嘆的,是中段二人在吃三文魚酥盒時,已到了無話可說的地步,雙方都很努力地找話題,談的都是哪間餐廳好吃哪間餐廳已經結業。女人跟侍者說三文魚似乎壞了過了期,就像說著她對男人的感覺也早已枯死。侍者回說三文魚並未過期,女人不再愛吃,或者,是因為她已經不再喜歡那種味道,像《重慶森林》的金城武般相信愛情會像菠蘿罐頭般過期。離離合合,五年後,男和女各自在情路奔波,最後,因為一碗曾經帶給他們甜蜜回憶的叉燒瀨粉而再遇。男的熟練地將碗上的蔥撥給女的,然後,兩人吃著分別五年後再一起吃的叉燒瀨粉,一切都是那麼的淡然,那麼的盡在不言中。二人經過時間洗練的感情,重遇對方的那種百感交集,最是動人。

Sunday, February 11, 2007

《性愛巴士》


“It's just like the '60s, only with less hope.” 性愛巴士中有這麼一句赤裸裸得來又讓人無奈的慨嘆。說這話的人是集體性愛派對會所「性愛巴士」(Shortbus) 那「後David Bowie」 負責人,他心目中的60年代,是hippies 盛行的風光朝代,人人走出千百年的禁忌迷思,衝破種種藩離隔膜,讓自己的身心靈得以解放,享受因性愛而來的歡愉。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性觀念當然比以前更開放,片中的性愛會所肉慾橫流,與60年代的性解放風潮無異,唯一不同的,就是60年代是單純的年代,性就是性,不帶任何雜質,能大被同眠赤身露體,已能刺激官能快感,性愛派對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帶點人民公社烏托邦式的味道。

2007,性愛派對不再有60年代的童話感覺,性愛帶來的不是歡愉,而是壓力。影片開始,男同志以高難度動作自行口交射精;華裔性治療師與白人丈夫激戰連場,然後以專業姿態為曠男怨女指點迷津;SM女王滿足客人的狂野慾望,但自己卻原來是座巴別塔,無法與現實世界的任何生物溝通。以上片段,全都在片首一次呈現,讓你看得嘩聲連場。無刪剪的性愛場面極盡露骨,明刀明槍,但導演 John Cameron Mitchell 並非轉行拍「四仔」,而是要拍一個由性開始,有關愛和溝通的故事。

性愛本來是單純的,但或者是我們這代人思想太複雜,才令性變成煩惱泉源。性治療師能醫不自醫,次次做愛扮有高潮;同志戀人性生活索然無味,希望來個三人自由行。因為性,令人人的關係充滿猜疑和計算。與其說主角們在Shortbus 裡希望找尋肉慾之樂,倒不如說他們是在學習如何將愛進行到底,明白怎樣與戀人溝通。

一如John Cameron Mitchell的前作《妖型樂與怒》,他的影片充滿強烈 statement,影片角色向來都需透過性 (sex) 或性身份 (sexuality) 來建構自我。性愛巴士有大膽場面,但更多時候是以語言取代動作,會所內的不同性愛族群大談女性主義、同志關係,令觀眾重新審視性這回事。性的樂趣不在形式和內容,而是溝通與諒解。不開放心懷,最終被困在性愛巴別塔的,還是自己。

Wednesday, February 07, 2007

《波叔出城:哈薩克鄉下佬去美國搵著數》


未入正題之前,首先得警告一下,如果你是廣管局對港台《鏗鏘集》及《秋天的童話》的反智勸喻的支持者,就千萬不要看《波叔出城》,因為片中那些超級政治不正確兼比王晶強勁一百倍的屎尿屁笑話不但會令你激到氣咳,甚至可能令你請假到廣管局示威,抗議本片教壞細路。

《波叔出城》一開始,主角波叔告別荒蕪貧窮的哈薩克小鎮,來到五光十色的阿美利堅,開始他那段瘋狂之旅。波叔本身其實只是一個虛構出來的哈薩克電視台記者,前往號稱世上最偉大的國家阿美利堅學先進文化。本來,阿美利堅的觀眾大可以買定爆谷和加大可樂,準備對這個哈薩克土佬大笑特笑,滿足自己身為美國人的「無上光榮」。只是最吊詭的事情終於發生,當我這個天生反美的香港觀眾為波叔的出位行為目定口呆時,我只為大洋彼岸的美國觀眾捏一把汗,怕他們會嚇到爆谷瀉地。無他,因為本片最絕妙之處,就是它其實表面是恥笑哈薩克鄉下佬的無知,但內裡卻暴露了美國人的種種不是和光怪陸離。

當然,我不能認同影片對哈薩克人的 stereotype,波叔被塑造成來自蠻荒世界的怪胎,既好色又無腦,以馬桶水洗面、在酒店大堂裸跑,行為完全與文明兩字沾不上邊。影片透過幾近氾濫的鹹濕笑話來營造喜劇效果,而仿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也令被訪的美國人以為自己真的在接受哈薩克電視台記者訪問,真性情無所遁形,但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的誇張手段,除了一如所願地成功騎劫媒體注意外,卻又同時自打嘴巴,本身已在盡情歧視美國人眼中的他者。片中波叔在牛仔比賽中穿上美國旗恤衫,為布殊攻打伊拉克叫好,鏡頭刻意對準錯愕的現場觀眾;牛仔比賽負責人更揚言希望美國政府會立法判處同志死刑。當中究竟觀眾的反應或保守言論是真實還是真人show演技,實在無從稽考。當今媒體真亦假時假亦真,這種hyperreal 現象,使我頭暈。

報紙鉛筆


向來愛用鉛筆,愛其粗糙硬朗的原始感覺,不像鉛芯筆般脆弱花巧。上次去台北,偶然在廣告中見到用舊報紙造的鉛筆,但最後還是遍尋不獲。最近逛city’super,卻讓我無意中發現這款名為Translations Pencils的鉛筆,筆筒上貼滿花花綠綠的剪報,而每枝鉛筆更是以循環再造後的舊報紙為筆桿,結實地包著鉛芯,非常符合環保原則。拿起一枝枝特製鉛筆,我倒是仔細地看著那仍依稀可辨的剪報痕跡,企圖整理零碎新聞的來龍去脈。一枝鉛筆,滿載著一個城市的大小故事,拿它來寫作,說不定會更有靈感。

Monday, February 05, 2007

拿 Hermes 紙袋的男人

星期四的早上,準備往新加坡的途中,在佐敦等機場巴士時,睡眼惺忪的我被旁邊等車男人的大刺刺橙色紙袋弄得眼前一亮,原來是愛瑪仕。平日大清早,有誰會剛在愛瑪仕購物?答案當然是沒有。沒有任何隨身物品的男子,施施然從紙袋裡拿出麵包,然後再拿出《頭條日報》出來細讀,袋子也因而即時變得空空如也。男人把雜物隨便放進紙袋而不放進手提袋已屬怪誕,但最令人啼笑皆非的,還是要拿一個如此體面的紙袋來放免費報紙。男人的目的,是為了要贏得周邊人的艷羨目光嗎?如果一個人的自信,只能建基在一個一個名牌紙袋上,未免太可笑和可悲。忽然想起,80年代《富貴迫人》中的肥肥也總是愛拿著一個二個內裡其實什麼都沒有的名店紙袋在屋村招搖過市。這種自欺欺人的心態,和《國王的新衣》有何分別﹖

Tuesday, January 30, 2007

《香港味道》


香港味道是甚麼?是童年時候吃過的白糖糕、少年時代愛吃的雞蛋仔還是更大陣仗的燒鵝燒鴨羊腩煲?向來是飲食兼生活達人的歐陽應霽,花上大半年時間身體力行,請來百多位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功能組別不同年齡不問出身的民意代表,和他一起登上尋味之旅,發掘雲吞麵蛋撻菠蘿油豆花湯丸薑汁撞奶煲仔飯等等等等的精妙之處之同時,更讓各方好友現身說法,分享和食物之間的綿綿情意,讓食物的顏色氣味存留在《香港味道》系列。食物味道固然吸引,味道背後的人情才更是動人。

Sunday, January 28, 2007

Saturday Night Jazz Orchestra

晚上10﹕30到藝穗會觀看 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 jazz concert,一輪擾攘後,音樂會在10﹕45開始,vocalist Elaine Liu 的名字我幾年前已聽過,但聽她的歌卻是第一次。第一首歌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 不過不失,怎料到了jazz 版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忘記他》時,卻帶給我無比「驚喜」,咬字欠清晰之餘,歌詞也連番出錯。或者中文歌要改成 jazz 版著實不易,效果也註定難討好。

三首歌過後Elaine Liu 徐徐下臺,讓路給同樣久仰大名的 Saturday Night Jazz Orchestra,Orchestra 一行二十多人浩浩蕩蕩,當中以日本人為數最多。 Orchestra 由一班熱愛音樂的日本僑民組成,每周六晚都會來這裡表演。最令我振奮的,其實是那big band jazz 的感覺。雖然 jazz 也著重 improvisation,但卻始終不是我杯茶。看著成員們出神入化地吹 saxophone,以及他們之間的默契,感覺既 refined 又良好。

星期六的夜晚,沒有什麼比聽一場 big band jazz 演出更好。

Thursday, January 25, 2007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許鞍華似乎對上海特別情有獨鍾,還記得在中四時看的《上海假期》,黃坤玄飾演的ABC 少年暫居上海爺爺家中,對中國生活充滿疑惑,對爺爺的關懷更是毫不領情。兩爺孫的矛盾,就在上海弄堂之間消融。97年的《半生緣》,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取景地當然也是上海。今次這部《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與其說斯琴高娃飾演的姨媽是主角,不如說上海才是影片的核心。沒有上海,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便不會成立,姨媽的貪小便宜機關算盡,鄰居盧燕的勢力八卦,周潤發的口甜舌滑、人與人之間的口蜜腹劍,全都可說是上海人的寫照,也保證令上海人看得非常投入。下次訪問許鞍華,到時我一定會問問她對上海的感覺。

隨著姨媽的視線,我看到人民廣場、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也看到上海的破落和無情。

我是浙江人,家鄉說的是上海話,但對上海卻也沒太多好感。上海來來去去就只有那百多年的外灘,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當一切都是商業在商業,上海還有什麼值得留戀?

Monday, January 22, 2007

勇氣


很久沒有那麼好耐性去追韓劇,也很久沒被韓劇感動,說的是 MBC 電視台06年底的《狐狸啊,幹什麼?》(여우아 뭐하니)。千正明飾演24歲修車工人哲洙,與高賢貞飾演的33歲色情雜誌編輯炳熙誤打誤撞下發生了性關係,事後二人決意當當日的事情從未發生,炳熙也不夠膽跟她的多年好友,也就是哲洙的姐姐提及這段不該發生的一夜情。哲洙和炳熙各自各過自己的生活,各自尋愛,只是在鬥氣及看不順對方的過程中,二人卻竟又發展出曖昧情感,超乎他們意料。最後炳熙決意與那個對她無微不至,但卻不能給她愛情感覺的溫柔醫生男友分手,不理外人眼光,與比她小9歲的哲洙戀愛。

姊弟戀才剛開始,哲洙卻接到服役通知,意味兩人將就此分隔兩年。入伍在即,哲洙忍痛跟炳熙提出分手,不想耽誤她的幸福,可幸兩人最後總算無負眾望,讓愛情開花結果。最令我感嘆的,其實是哲洙入伍前,仍愛著炳熙的醫生跟他說的話:「你服役兩年出來後,會和現在大為不同。人的心每分鐘都在變,更何況是兩年?這就是時間。你不如放過她吧,或者她也寧願你跟她說分手。」時間,確實可以沖淡一切,但如果我們都不想堅持,那麼戀愛還有什麼意義?堅持過後仍粉身碎骨,至少也曾經美麗,總比一句「時間能沖淡一切,所以不如趁受傷前抽身吧!」的潛台詞來得勇敢。真正的愛情,確實需要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