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30, 2008

《愛。住。巴黎》-- 如果巴黎不快樂


同一杯 café au lait,在巴黎喝和在你公司樓下的 Starbucks 喝,風味注定相差十萬八千里。同樣道理,正因為《愛。住。巴黎》這部電影發生的場景是在巴黎,即使導演並沒有刻意將巴黎典型化或浪漫化,鏡頭也只是平實地記錄一眾主角的日常生活點滴,絕不花巧,我仍然覺得這個故事因為發生在巴黎,因為氣質動人的柯德莉塔圖在片中會繪畫,因為貌似爛撻撻但其實溫柔得很的男主角 Guillaume Canet 是廚師,一切似乎都變得浪漫。

要注意的,是我所說的浪漫,絕非我們一般 perceive 的那種如夢如幻甜蜜蜜。縱然柯德莉塔圖飾演的Camille 和 Guillaume Canet 飾演的廚師 Franck 由最初互相仇視到後來對對方漸生好感,甚至種出情花,故事並不特別新鮮,但當中的細節卻經營得頗有心思,令愛情故事變得更可信和更合理。Camille 本身害怕受傷,喜愛和Franck 一起,享受和他做愛的感覺,但卻沒有勇氣投入戀情,甚至拒絕被愛 (或付出?),直至最後Franck 要離開巴黎到倫敦發展,她才猛然醒悟,二人最後在火車站更言歸於好。Camille 想愛但不敢愛,但最終重新接納自己,重新愿意接受愛。在愛情經歷中自我發現,過程本身已夠浪漫。

《愛。住。巴黎》的主菜是愛情,但其實電影本身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巴黎小人物日記,描繪了在同一天空下的眾生相。本身甚有繪畫天分的Camille 因為生計而當清潔女工,父母早就不知所蹤的Franck 因祖母病重而令他的生活百上加斤,Franck 的同屋主Philibert 想當劇場演員,努力克服口吃的毛病,希望達成理想。就算連 Camille 那些同事,對生活也總有說不盡的埋怨。Franck 也因為每周工作辛苦得不得了之餘,還要聽祖母囉唆而感到煩厭。巴黎的天空下,似乎沒有人是快樂的,人人都是一座孤島。然後,孤獨的靈魂相遇,從友情、親情和愛情中學習互相接納和體諒,學習面對自己。說到底,齊齊整整開開心心才是最重要,就像法文片名 Ensemble c’est tout所指, “together,that’s all”,只要在一起便好。如果在巴黎的話,效果注定更佳?